时间: 2025-05-07 22:50: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0:18
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
作者:王国维 〔清代〕
过眼韶华何处也?
萧萧又是秋声。
极天衰草暮云平。
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独立荒寒谁语,
蓦回头宫阙峥嵘。
红墙隔雾未分明。
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这首词在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时,感叹它们已经一去不复,仿佛在问:这些逝去的美好时光究竟在哪里?随着秋风萧瑟,四周传来阵阵秋声,天边的草木已经枯萎,夕阳映照下的孤城,显得格外宁静。站在荒凉的地方,似乎没有人能与我言语,转过身来,曾经的宫阙依然巍峨壮丽,但透过红墙的雾气,已然模糊不清。余晖洒下,孤独的我静静地伫立在高处,独自享受这份残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古代诗词中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抒发个人的情感。秋声、夕阳等意象,常常用来象征时光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号观堂,晚号人间四月天,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他的诗词往往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王国维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反思之际,历史的变迁与个人的经历交织,令他对时间的流逝有了更深的体悟。
王国维的《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词作,展现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开篇“过眼韶华何处也?”将读者引入一个思考的境地,似乎在探寻逝去的青春与美好。接下来的描写通过“萧萧又是秋声”引入秋的意象,象征着生命的衰退与无常,形成了与“韶华”的强烈对比。
在意境的营造上,王国维通过“极天衰草暮云平”的描绘,呈现出一幅苍凉而宁静的秋日图景,给人以孤寂之感。“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则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城市意象结合,构建出一种被岁月遗忘的氛围。接下来的“独立荒寒谁语”,则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似乎在问,谁能理解他的感受?
最后的“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依恋与对未来的无奈。整首词在意象和情感上交织,呈现出王国维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往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迷茫,展现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美感。
逐句解析:
过眼韶华何处也?
感叹美好的时光转瞬即逝,探寻其所在。
萧萧又是秋声。
秋风萧瑟,带来一丝凉意,暗示时间的流逝。
极天衰草暮云平。
描绘一幅秋天的景象,草木凋零,云朵低沉,象征生命的衰退。
斜阳漏处,一塔枕孤城。
夕阳洒下,映照孤城,表现出一种静谧和孤独。
独立荒寒谁语,
一个人在荒凉的环境中,无法与人倾诉,突显孤独感。
蓦回头宫阙峥嵘。
回首往昔,看到曾经辉煌的宫阙,感慨历史的变迁。
红墙隔雾未分明。
透过雾霭,红墙模糊不清,象征着对过去的记忆逐渐模糊。
依依残照,独拥最高层。
在夕阳的余晖中,独自守望高处,表现一种对过往的留恋与孤独。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孤独的深刻思索,展现了对生命无常的哲理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韶华”指的是什么?
A. 时光
B. 青春
C. 季节
D. 风景
“萧萧又是秋声”中的“秋声”指的是?
A. 秋天的声音
B. 秋天的景色
C. 秋天的气温
D. 秋天的花朵
诗中提到的“孤城”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与历史
C. 未来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临江仙·过眼韶华何处也》与李白的《将进酒》均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时光的感慨,但李白的作品更显豪放与洒脱,而王国维则更倾向于细腻与沉思,反映出两位诗人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风格。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