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送安抚从兄夷偶中丞

《送安抚从兄夷偶中丞》

时间: 2025-05-03 22:10:25

诗句

奉诏向军前,朱袍映雪鲜。

河桥吹角冻,岳月卷旗圆。

僧救焚经火,人修著钓船。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10:25

原文展示:

奉诏向军前,朱袍映雪鲜。
河桥吹角冻,岳月卷旗圆。
僧救焚经火,人修著钓船。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

白话文翻译:

奉命前往军前,红色的官袍在雪地中显得格外鲜艳。
在河桥上吹响的号角声让人感到寒冷,山岳下的明月照耀着展开的旗帜。
僧人救助被焚烧的经书,人们则忙着修理钓鱼的船只。
在六州安抚之后,万户人家都能安心入睡。

注释:

  • 奉诏:奉命,接受皇帝的命令。
  • 朱袍:红色的官袍,象征权力和地位。
  • 河桥:指的是军队行军时经过的桥梁。
  • 吹角:吹响号角,号召士兵。
  • 卷旗:收拢旗帜,象征战争的结束。
  • 僧救:僧人出手相救。
  • 焚经火:指佛教经典被火焚烧,象征破坏。
  • 六州安抚:指对六个州的安定和治理。
  • 解衣眠:解开衣服入睡,形容人们得以安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描绘边塞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见长。其诗风清新自然,富有情趣。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李洞奉命出征之际,正值国势动荡,需要安抚地方,诗人以此表达对军旅生活的感慨,以及对安定民生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在前线的生活和对国家安定的渴望。开篇的“奉诏向军前”直接交代了作者的身份和使命,接着“朱袍映雪鲜”用色彩的对比突出了军人的威仪与环境的严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诗中“河桥吹角冻”描绘了冰冷的战场环境,增强了紧张的氛围。而“岳月卷旗圆”则通过月亮和旗帜的意象,暗示战争的胜利与和平的到来。

后半部分通过“僧救焚经火”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关怀,以及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挣扎,同时“人修著钓船”则传达出人们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点明诗的主题,安抚地方后,百姓得以安逸入睡,表现了诗人对民生安定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奉诏向军前”:说明诗人接受命令,前往战场。
    • “朱袍映雪鲜”:描绘战士的英勇,红袍在白雪中格外显眼。
    • “河桥吹角冻”:战场寒冷,号角声中透出凛冽。
    • “岳月卷旗圆”:山岳下的明月与展开的旗帜形成美丽的画面,象征着胜利。
    • “僧救焚经火”: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尊重与对生命的关怀。
    • “人修著钓船”:平民生活重归宁静的希望。
    •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安抚完成,百姓得以安宁,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乐观。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河桥”和“岳月”,形成美的对称。
    • 比喻:用“朱袍映雪”来形容士兵的英武。
    • 意象:如“月”、“旗”、“僧”等,构建了诗的整体意境。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人民安定生活的关注。

意象分析:

  • 朱袍:权力和责任的象征。
  • 河桥:战斗的场所,象征着冲突与危险。
  • 岳月:象征着希望和胜利的象征。
  • 焚经火:文化的破坏与人类的苦难。
  • 钓船:平民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朱袍映雪鲜”中的“朱袍”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权力
    • C. 平民
  2. “六州安抚后,万户解衣眠”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压迫
    • B. 安宁
    • C. 战斗

答案

  1. B. 权力
  2. B. 安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从军行》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从军行》同样描绘了边塞生活,但更侧重于豪情壮志;而李洞的《送安抚从兄夷偶中丞》则多了几分温情与对民生的关切,反映了作者的不同视角。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李洞与他的诗歌世界》

相关查询

次韵同年杨使君回自毗陵同泛石湖舟中见赠 其二 菩萨蛮(元夕立春) 雪寒围炉小集 戏题赵从善两画轴三首 西江月 九盘坡布水 代门生作立春书门贴子诗四首 送文季高倅兴元 戏题药裹 大雨宿仰山翌旦骤霁混融云无乃开仰山之云乎出山道中作此寄混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不痒不痛 月字旁的字 先几 云窗雾槛 麻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幸听 木字旁的字 八方呼应 干字旁的字 白圭可磨 十项全能 良图 惊魂夺魄 数据库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