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童丱须知 其二

《童丱须知 其二》

时间: 2025-05-10 10:18:07

诗句

设牧端因飨鬼神,大亨亦为养贤人。

抡材祈福缘何事,只为苍生不为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8:07

诗词名称: 童丱须知 其二

作者: 史浩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设牧端因飨鬼神,大亨亦为养贤人。
抡材祈福缘何事,只为苍生不为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设立祭祀的仪式以供奉鬼神,富贵的大亨们也应当支持培养贤才。人们在祭祀时所祈求的福气到底是为了什么呢?无非是为了苍生,而不是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

注释:

  • 设牧端:设立祭祀的场所,通常指祭祀鬼神的仪式。
  • 飨鬼神:供奉鬼神,表示对神灵的尊敬和祈求福祉。
  • 大亨:指富有或有权势的人。
  • 养贤人:培养贤良之士,强调对人才的重视。
  • 抡材:指祭祀时焚烧的木材,用于祭神。
  • 祈福:祈求上天的保佑和祝福。
  • 苍生:指广大人民,强调关心民众的福祉。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鬼神”与古代祭祀文化密切相关,古人相信鬼神可以影响人间的福祉,因此祭祀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活动。“养贤人”反映了宋代重视士人、提倡道德教育的社会风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史浩,字子正,号凌云,南宋诗人,擅长诗词与散文,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创作背景:
《童丱须知》是史浩在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中写成的诗,反映了他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并倡导关心百姓生活的主题。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思想,表达了对社会责任感的呼唤。诗人通过祭祀的场景,揭示了富人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强调了对贤才的重视。诗中“只为苍生不为身”的思想,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也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提醒人们应将个人的利益置于集体的利益之下。这种情感不仅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更具普世的价值。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博大的情怀和对社会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设牧端因飨鬼神”:祭祀的目的在于尊重神灵,以求得保佑。
    • “大亨亦为养贤人”:富贵之人也应当支持培养有才之士。
    • “抡材祈福缘何事”:祭祀焚烧木材祈求福气,其目的何在?
    • “只为苍生不为身”:最终的目的在于造福人民,而非个人私利。
  • 修辞手法:

    • 这首诗使用了对比手法,强调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
    •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使得诗句更加有力。
  • 主题思想:

    •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提倡社会责任感和对人民的关心,强调个人应将自身利益置于社会之下。

意象分析:

  • 鬼神:象征着人们对未知的敬畏与信仰。
  • 贤人:代表着智慧与道德,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
  • 苍生:象征着广大人民,体现了诗人的人文关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社会责任感? A. 个人利益优先
    B. 关心苍生、支持贤才
    C. 只为个人享乐

  2. “只为苍生不为身”中的“苍生”指的是?
    A. 神灵
    B. 个人
    C. 广大人民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可以将史浩的《童丱须知》与杜甫的《春望》进行比较,两者都强调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但史浩更侧重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而杜甫则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关怀。两者结合,展现了古代士人的责任与担当。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代诗词鉴赏指南》
  • 《中华文化经典文库》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石灰 悼内十一首 过菊江亭 岳忠武王祠 咏煤炭 观书 石灰吟 夔州 别之望后独宿蓝田山庄 玩郡斋海榴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艸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弦外遗音 臣字旁的字 劈拍 东西易面 广结尾的成语 称手 博带褒衣 韦绔 拘结尾的成语 鬼字旁的字 糸字旁的字 京报 中膈 距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璇霄丹阙 存心养性 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