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时间: 2025-07-30 02:04:34

诗句

边池无芳树。

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

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

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

况忆故园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02:04:34

原文展示: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
作者: 陈子昂 〔唐代〕

边池无芳树。莺声忽听新。
间关如有意。愁绝若怀人。
明妃失汉宠。蔡女没胡尘。
坐闻应落泪。况忆故园春。


白话文翻译:

在边疆的池塘边,没有花香的树木。忽然听到莺鸟的鸣叫,宛如新来的音讯。那莺声细腻动人,仿佛有意传达情意。心中愁苦,恰似思念远方的亲人。明妃失去了汉朝的宠爱,蔡女也沉沦在胡人的尘埃中。坐在这里,听着莺声,想必会流下泪水,更何况我还在怀念故乡的春天。


注释:

字词注释:

  • 芳树:指有芬芳的树木,象征美好。
  • 莺声:指黄莺的鸣叫,代表春天的气息。
  • 间关:指声音细微、柔和,给人一种亲切感。
  • 愁绝:形容愁苦至极,无法忍受。
  • 明妃:指王嫱(王异),汉元帝的妃子,因失宠而悲惨。
  • 蔡女:指蔡文姬,因战乱被俘,最终嫁给胡人。
  • 胡尘:指胡人的侵扰和混乱,象征战乱带来的悲剧。

典故解析:

  • 明妃失汉宠:明妃即王嫱,失去皇帝宠爱后,心中悲苦。此典故反映了历史上女性的悲剧命运。
  • 蔡女没胡尘:蔡文姬在历史上因战乱而被拘禁,最终不得不嫁于胡人,表达了女性在历史波动中的无奈与悲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子昂,唐代诗人,以豪放、清新著称。他的诗作通常反映个人情感、历史沧桑及对社会的思考。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受到当时社会动荡与个人遭遇的影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边疆,诗人身处荒凉的环境,思乡之情愈发浓烈。通过对莺声的描绘,激发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居延海树闻莺同作》是一首充满思乡情感的诗作,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在无芳树的冷清环境中,忽然传来的莺声如同一线生机,瞬间点燃了诗人的情感。莺声细腻动人,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思念,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明妃和蔡女,象征了那些在历史洪流中被遗忘的女性命运,她们的悲剧与诗人自身的孤寂相呼应。通过对历史的借鉴,诗人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故园春光的无尽怀恋。这种深情的描绘,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使其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整首诗在意象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愁绪与思念交织在一起,使人感受到一种深刻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陈子昂作为一位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边池无芳树:描绘边疆的荒凉,缺乏生气的环境。
  2. 莺声忽听新:突然听到黄莺的鸣叫,打破了寂静。
  3. 间关如有意:莺声细腻动人,给人一种情意绵绵的感觉。
  4. 愁绝若怀人:情感如同思念亲人般愁苦。
  5. 明妃失汉宠:提到历史上的明妃,暗示命运的无常。
  6. 蔡女没胡尘:蔡女的悲剧引发对女性命运的思考。
  7. 坐闻应落泪:坐着听着莺声,想必会流泪。
  8. 况忆故园春:更因怀念故乡的春天,泪水愈加汪洋。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莺声比作新音讯,增加了情感的细腻度。
  • 拟人:“间关如有意”将莺声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莺声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的深刻反思,传递出一种悲伤而又美好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芳树:象征美好与生命的气息。
  2. 莺声:春天的象征,代表希望与情感。
  3. 明妃蔡女:象征历史悲剧中的女性命运。
  4. 故园春:象征诗人的思乡之情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芳树”象征什么?

    • A. 繁荣
    • B. 荒凉
    • C. 美好
    • D. 凄惨
  2. “莺声忽听新”中的“新”有何含义?

    • A. 新的环境
    • B. 新的声音
    • C. 新的花朵
    • D. 新的朋友
  3. 诗中的“明妃”指的是谁?

    • A. 王嫱
    • B. 蔡文姬
    • C. 李清照
    • D. 王昭君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描绘春天的美好与生机。
  • 《静夜思》 by 李白:表达思乡之情,与本诗主题相近。

诗词对比:

  • 《春晓》与《居延海树闻莺同作》都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思念,但前者偏向于自然景色的描写,后者则更多地融入了个人情感与历史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曲鉴——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和放翁社日四首·社日雨 出居十六咏·清樾 独立 百十一弟致陶印 胡登仕送花 次韵谢兄立春戏拟春帖子 山居十六咏 其十 著图书所 赵尉送菜 谢人致蟹 元日雨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竹字头的字 立结尾的成语 抛妻弃子 比字旁的字 恶衣蔬食 扣开头的成语 有害无益 鬲字旁的字 榛莱 卤字旁的字 累稔 木罂缻 弓字旁的字 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身何赎 挽弩自射 族父 吹毛索疵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