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戏赠世弼用前韵

《戏赠世弼用前韵》

时间: 2025-07-27 21:29:52

诗句

盗蹠人肝常自饱,首阳薇蕨向来饥。

谁能著意知许事,且为元长食蛤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21:29:52

原文展示:

盗蹠人肝常自饱,首阳薇蕨向来饥。
谁能著意知许事,且为元长食蛤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那些掠夺他人之物的人,心里永远是饱满的,而那些本该得到赐予的植物却常常饥饿。谁能真正理解这种事情的深意呢?不如让元长(指的是诗人朋友)吃点蛤蜊来消遣一下。

注释:

  • 盗蹠:意指那些盗取他人财物的人,常用来指责贪婪与不义。
  • 首阳:原指首阳山,传说中有一种名为薇蕨的植物,象征着不幸的处境。
  • 著意:关注、留心的意思。
  • 许事:指的是某些事情,暗指道德与人情的复杂。
  • 元长:用作对朋友的称呼,可能是黄庭坚的知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他在诗词创作中,常以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作品风格以豪放、自然见长,常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生活经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黄庭坚与友人交往之际,借古诗形式表达对生活的感慨与对世态人情的思考,反映了他对社会不公与人们内心贪婪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黄庭坚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对比,揭示了贪婪与贫困的对立:那些盗取他人所拥有的贪婪者,虽然内心充盈,但却与自然的法则相悖;而那些本应受到馈赠的植物,却因缺乏关照而常常处于饥饿状态。这种对比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贪婪本质,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无奈。

接下来的两句则带有一丝调侃的意味,通过对“元长”的提及,仿佛在轻松地缓解前面的沉重主题。以“食蛤蜊”作为消遣,似乎在暗含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乐观的态度,既是对朋友的关心,也是对生活的调侃。

整首诗在语言上精练而富有韵味,情感上深邃而不失幽默,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盗蹠人肝常自饱:揭示了贪婪者的内心状态,他们的饱满是以他人痛苦为代价的。
  2. 首阳薇蕨向来饥:与前句形成对比,表现出不幸者的苦难,暗示社会底层的无奈与悲哀。
  3. 谁能著意知许事:发问,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对人情冷暖的思考。
  4. 且为元长食蛤蜊:以轻松的口吻结束,反映出一种对生活的调侃与无奈。

修辞手法:

  • 对比:贪婪者与贫困者的强烈对比,突显社会不公。
  • 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加诗的深度。
  • 隐喻:用“食蛤蜊”象征生活的轻松与消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人性与社会现象的观察,表达了对贪婪与不公的批判,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调侃与乐观态度,反映出深邃的哲理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盗蹠:象征贪婪与不义,反映人性阴暗的一面。
  • 首阳薇蕨:象征被遗忘与贫困,体现社会底层的挣扎。
  • 蛤蜊:象征生活中的小确幸,带有调侃与调和的意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盗蹠”指的是什么人? A. 贤人
    B. 贪婪者
    C. 难民
    D. 学者

  2. “谁能著意知许事”中的“著意”是什么意思? A. 关心
    B. 忘记
    C. 学习
    D. 反对

  3.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悲伤
    B. 轻松
    C. 愤怒
    D. 失落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充满豪情与乐观。
  • 杜甫《春望》:通过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表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用自然意象反映人心,展现幽静的生活哲学。
  • 白居易《琵琶行》:通过音乐与故事,描绘人间苦乐,情感深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三百首》
  • 《中国文学史》

以上是对《戏赠世弼用前韵》的全面解读与分析,帮助读者更深入理解诗的内涵与艺术魅力。

相关查询

访古村王彦高不值留竹间 春日东山正堂作 过太平府有感 其一 朝云曲 其二 全节庙 离怀寄汪宗彝杨孟瑄魏居敬 其一 别杨三兄弟 上林殿院次公 其三 用韦苏州神静师院韵寄微公 中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川字旁的字 课士 神色自得 懒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锥的成语 喹啉 绥爰 赋食行水 转粟 卤字旁的字 玄开头的成语 病字头的字 云涌飙发 高字旁的字 钉头 角字旁的字 有所作为 出门如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