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54: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54:49
从来不似一物,妄欲贯穿九流。
骨硬非黄閤相,眼青见白蘋洲。
这世间的事物,向来没有什么能够完全贯通所有的道理。
骨骼坚硬的人未必能像黄阁那样出众,眼睛清澈的人却能看到白色的蘋洲。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文学批评家。他是“江西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品风格独特,常常融入个人情感和哲理思考。
这首诗作于黄庭坚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和学问的深刻思考。诗中表达了对世事的感悟和对真知的追求,蕴含着哲理的启示。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世事的思考与感悟。开篇的“从来不似一物,妄欲贯穿九流”,直接指出了人们对知识和真理的追求常常是徒劳的,强调了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接着,诗人用“骨硬非黄閤相,眼青见白蘋洲”来反映人们心智的差异,虽然有的人在外表上看似坚强,但内心的智慧和视野远不如那些看似普通却眼光独到的人。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人的内在修养和智慧的重要性,也传达了一种谦逊的态度。整首诗在形式上简洁,内容上却富有深意,展现了黄庭坚独特的艺术风格。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内在智慧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而应追求真正的知识与理解。
诗中提到的“九流”指的是:
作者黄庭坚的号是:
“骨硬非黄閤相”中“黄阁”象征的是:
答案: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黄庭坚的诗更为内省,强调内心修养;而白居易则更注重对外界事物的描写与感受,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