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09:2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9:28:32
送王相公赴幽州
作者: 皇甫曾 〔唐代〕
台衮兼戎律,勤忧秉化元。
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
长路山河转,前驱鼓角喧。
人安布时令,地远答君恩。
暮日平沙迥,秋风大旆翻。
渔阳在天末,恋别信陵门。
这首诗表达了对王相公赴幽州的送别之情。诗中提到,王相公身兼文武,忠于职守,勤勤恳恳,担负起重要的职责与使命。东边的凤池是朝廷的宠爱之地,北方的龙节则是尊贵的象征。长途跋涉,山河变幻,前方的号角声此起彼伏。人们安稳地安置着时令,远方的土地也回应着君王的恩德。黄昏时分,夕阳映照着平坦的沙滩,秋风翻动着大旗。渔阳在天边,依依不舍地告别信陵门。
作者介绍:皇甫曾,唐代诗人,以诗歌和文学作品闻名,擅长描写送别、山水等主题。其作品常流露出浓厚的乡土情感与对友人的关切。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王相公即将赴幽州任职之际,诗人对朋友的前途充满了美好的祝愿,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送王相公赴幽州》是一首充满雄浑气魄的送别诗,反映了唐代士人对国家和朋友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以“台衮兼戎律”引出王相公的身份,彰显其文武双全的才能,紧接着用“凤池东掖宠,龙节北方尊”描绘出王相公在朝廷的地位和受到的尊重,让读者感受到他担任重任的光荣。接着,诗人转向对未来的展望,长路的艰辛、高亢的号角声,暗示着王相公即将面临的挑战与责任。最后两句描绘了送别时的自然景象,暮日的余晖与秋风的凉意,恰如诗人内心的感伤,“渔阳在天末,恋别信陵门”更是道出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依恋。整首诗气韵生动,抒情真挚,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风格和魅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送别为主题,展现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前途的期待,同时流露出浓厚的离愁别绪,传达了士人对友谊和责任的深刻理解。
诗词测试:
王相公在诗中被描绘为:
A. 文武双全
B. 只会文
C. 只会武
D. 没有才能
诗中提到的“凤池”象征:
A. 贫穷
B. 权力与荣耀
C. 自然风光
D. 战争
“秋风大旆翻”中的“大旆”指的是:
A. 小旗
B. 大旗
C. 布
D. 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