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9:4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40:51
孤城永巷时相见,
衰柳闲门日半斜。
欲送近臣朝魏阙,
犹怜残菊在陶家。
在这孤独的城中,永巷里我们时常相见;
衰败的柳树在闲适的门前,阳光已经斜照了一半。
我想送走身边的近臣,前往魏阙(即朝廷);
但我还是心疼那在陶家残留的菊花。
此诗中提到的“魏阙”与古代的朝廷相关,暗指诗人对仕途的思考和无奈。“菊”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和坚韧,尤其是在秋天,菊花的残存更显得珍贵,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眷恋。
作者介绍:皇甫曾,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皇甫曾被贬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及对现实的感慨。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当前孤独状态的无奈。
《酬窦拾遗秋日见呈》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和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情谊,展现了深厚的人情与对生活的感悟。诗的开头“孤城永巷时相见”便交代了环境的孤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相遇。接着“衰柳闲门日半斜”,通过描绘衰败的柳树与斜照的阳光,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内心的情感结合,传达出岁月的流逝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后两句“欲送近臣朝魏阙,犹怜残菊在陶家”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送走身边的朋友前往朝廷,虽是职务的需要,但心中却对那残余的菊花充满了不舍。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显示出他虽身处官场,却对自然和友情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透过简洁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细腻与感伤,使人思索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与人际关系,探讨了孤独、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表达了诗人在仕途与情感之间的挣扎与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魏阙”指的是哪里? A. 乡村 B. 朝廷 C. 学校
“衰柳”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新生 B. 时间的流逝 C. 美好
作者对残菊的情感是: A. 不屑 B. 珍惜 C. 忘记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皇甫曾的《酬窦拾遗秋日见呈》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孤独的感慨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但皇甫曾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李白则更注重个人的思乡之情。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