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16 23:5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16 23:56:10
送归中丞使新罗
作者:皇甫曾〔唐代〕
南巾宪衔恩去,东夷泛海行。
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
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
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中丞(即官员)赴新罗(古代朝鲜半岛的一部分)途中情景。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官员的送别之情和对他远行的担忧。诗的前两句写到这位官员带着皇恩,乘船东渡,前往遥远的国度。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离开故国的忧伤,以及对长途跋涉的无尽愁苦。最后两句展现了海上的云涛汹涌,虽有来往的旌旗,但对未来的行程依然感到迷茫。
作者介绍
皇甫曾,字季明,唐代诗人,出身于唐朝中期,曾任职于朝廷。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感人至深的情感和细腻的描写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国家强盛,文化交流频繁。诗人写此诗是为了送别一位赴新罗的官员,表达了对他前程的美好祝愿与对未知旅途的忧虑,反映了当时外交的频繁与文化的交融。
《送归中丞使新罗》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诗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与细腻的描绘。开篇的“南巾宪衔恩去”迅速引入主题,描绘了一位官员身披皇恩、踏上征途的壮丽场景。接下来的“东夷泛海行”则将视角拉远,展现出他即将远行的辽阔海域,营造出一种孤独与渺小的感觉。
诗中“天遥辞上国,水尽到孤城”深刻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未来旅途的忧虑。诗人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示了行路的艰辛与不易,展现了心中难以割舍的情感。
通过“已变炎凉气,仍愁浩淼程”,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变化,表现出对友人旅途的担忧与惆怅。最后“云涛不可极,来往见双旌”则运用对比手法,描绘了海上的波涛与来往的旌旗,象征着无尽的旅程和不确定的未来,给人以沉重而深沉的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丰富内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祝福与对旅途艰辛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思念与对友人未来的担忧。诗人在送别中融入了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传达了人们在外求发展的孤独与无助,反映出深厚的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东夷”指的是哪个方向的地方?
“水尽到孤城”中“孤城”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用来形容旅途的气候变化的词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