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塞下曲六首·其一

《塞下曲六首·其一》

时间: 2025-04-23 22:31:35

诗句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22:31:35

原文展示

塞下曲六首·其一
作者: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白话文翻译

在五月的高山上,白雪皑皑,周围没有花朵,只有寒冷的气息。
耳边传来笛声,似乎在诉说着折柳的哀伤,春天的美景我却未曾见到。
清晨的战斗伴随金鼓声响起,夜晚我睡在马鞍上,怀抱着宝剑。
我愿意用腰间的剑,直接去斩杀楼兰的敌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五月天:指农历五月,通常是春夏之交的时节。
  • 山雪:山上的雪,表现出高山的寒冷与凄清。
  • 折柳:古时送别时用柳枝,寓意离别之愁。
  • 晓战:清晨的战斗,指的是边关的军事生活。
  • 金鼓:指战斗中的鼓声,金声清脆,象征着战斗的激烈。
  • 玉鞍:指珍贵的马鞍,代表战士的武器与装备。
  • 楼兰:古代一个著名的西域国家,象征敌人。

典故解析

  • 楼兰:楼兰是古代西域的一个国家,以其美丽的风景和繁荣的贸易著称,但同时也是边疆的敌人,诗中提到“斩楼兰”彰显了诗人对敌人的仇恨与对故土的热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生于盛唐,才华横溢,作品广泛,风格豪放,常以豪情壮志和浪漫主义的表达而著称。

创作背景
《塞下曲》是李白在边塞时创作的诗,反映了他对边疆生活的感受与对故土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战斗场面和对敌人的仇恨,体现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


诗歌鉴赏

《塞下曲六首·其一》是一首表现边塞生活与战斗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北国五月的雪景,展现出一种苍凉的美。第一句“五月天山雪”便以强烈的寒冷对比了春天的温暖,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凄凉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笛中闻折柳”引入了离别的情感,表达了他对春天的向往与不舍。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则将读者带入紧张的战斗场景,清晨的号角声和夜晚的休息,构成了士兵生活的真实写照。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战斗的无畏与对胜利的渴望。这种情感在最后一句“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达到了高潮,表明了诗人强烈的报国之志与对敌人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有对历史的反思与对未来的期许,展现了李白作为诗人的深邃思想与豪情壮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五月天山雪:形象地描绘出北国的寒冷景象,突出环境的恶劣。
  2. 无花只有寒:进一步强调环境的凄凉,加深了情感的沉重。
  3. 笛中闻折柳:引入思乡情怀,折柳是古代送别的象征,预示着离别与忧伤。
  4. 春色未曾看:表达对春天的渴望与未能体验的遗憾。
  5. 晓战随金鼓:描绘清晨的战斗场景,展现了战士的生活。
  6. 宵眠抱玉鞍:表现士兵在战斗间隙的疲惫与坚守。
  7. 愿将腰下剑:表达诗人强烈的愿望,意愿为国而战。
  8. 直为斩楼兰:明确了战斗的目标和敌人,突显了报国情怀。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将寒冷的山雪与春色形成鲜明对比,突出诗人的孤独感。
  • 夸张:通过“愿将腰下剑”表现诗人决心,表现出豪迈的气魄。
  • 象征:楼兰象征敌人,折柳象征离别,丰富了诗的意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李白对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以及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强烈责任感与归属感,同时也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斗争的决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寒冷与孤独,构成了边塞的环境。
  • :象征离别与思念,寄托着诗人的情感。
  • 金鼓:象征战斗与激烈,表现出士兵的生活状态。
  • :象征勇气与斗志,体现了诗人的豪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所描绘的季节是哪个?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D. 秋天

  2.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中的“楼兰”代表着什么?
    A. 朋友
    B. 敵人
    C. 自然
    D. 家乡

  3. 诗中的“晓战随金鼓”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决心与激昂
    D. 疲惫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津》:同样表现出对边疆生活的感慨与思念。
  • 《月下独酌》:展现李白对人生与自然的深刻思考。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表现了壮志与豪情,但《登鹳雀楼》更侧重于对自然的描绘,而《塞下曲》则更注重边塞生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白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以上为《塞下曲六首·其一》的详细解析与学习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伟大的诗作。

赏析

  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韩愈说“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赵嘏说“和如春色净如秋,五月商山是胜游”。但是,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自然,所见所感也就迥然有别。天山孤拔,常年被积雪覆盖。这种内地与塞下在同一季节的景物上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然而,他没有具体细致地进行客观描写,而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何况寒风之中又传来《折杨柳》的凄凉曲调呢!春天在边疆是看不到的,人们只能从笛曲之中去领受,去回味。《折杨柳》为乐府横吹曲,多写行客的愁苦。在这里,诗人写“闻折柳”,当亦包含着一层苍凉寒苦的情调。他是借听笛来渲染烘托这种气氛的。诗为五律,依惯例当于第二联作意思上的承转,但是李白却就首联顺势而下,不肯把苍凉情绪稍作收敛,这就突破了格律诗的羁绊,以气脉直行,豪纵不拘,语淡而雄浑为其特色了。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古代出征要敲击钲、鼓,用来节制士卒进退,五、六两句,写的正是这种情况。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白天在钲、鼓声中行军作战,晚上就抱着马鞍子打盹儿。这里,“晓战”与“宵眠”相对应,当是作者有意在概括军中一日的生活,其军情之紧张急迫,跃然纸上。“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而他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心态则亦尽情流露出来。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这里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赴身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直”与“愿”字呼应,语气斩截强烈,一派心声,喷涌而出,自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明日雨再用韵 题董一之花木杪 次韵吴侍郎同集砚山 次韵徐太博 次韵赵端明万花园 种芥 浣溪沙 其三 守岁 山居十首 其九 次韵清修老墨梅新茗 宋君挽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读数 颡根 断袖之癖 岷邛 女字旁的字 鹿字旁的字 尾生之信 墙花路柳 颓垣断堑 豆字旁的字 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御史娘 石字旁的字 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蚊力负山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