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秋夜闻笛

《秋夜闻笛》

时间: 2025-07-27 08:02:38

诗句

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

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8:02:38

原文展示:

秋夜闻笛
岑参 〔唐代〕

天门街西闻捣帛,一夜愁杀湘南客。
长安城中百万家,不知何人吹夜笛。

白话文翻译:

在天门街的西边,听见了捣制丝绸的声音,
这一夜愁苦得让来自湘南的客人心碎。
长安城中有上百万家人家,却不知道哪个人在夜里吹笛。

注释:

  • 天门街:指长安的一条街道,为当时繁华之地。
  • 捣帛:捣制丝绸的过程,发出的声音象征着辛苦和劳作。
  • 湘南客:来自湘南地区的旅客,表现出思乡之情。
  • 长安:唐代的国都,象征着繁华与热闹。
  • 夜笛:指夜晚吹奏的笛子,增添了夜的孤寂和愁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因其诗作多描绘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而闻名。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现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反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岑参在长安时,正值秋夜,诗人听到夜晚的笛声,感受到旅途的孤独与思乡的愁苦。长安的繁华与个人的孤独形成强烈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秋夜闻笛》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愁苦,诗中通过“天门街西闻捣帛”的细节,传达了旅客在异乡的孤独感。捣帛声的响起,不仅是对劳动的描写,也暗示着生活的艰辛与现实的无奈。接着,诗人借“愁杀湘南客”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湘南代表着他心中那片宁静和温暖的地方。

长安作为繁华的城市,拥有“百万家”的人家,却令人感到无比的冷清与孤独,诗人不知何人吹笛,传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渴望。笛声与思乡情结合,营造出一种浓厚的秋夜氛围,令人思绪万千。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展现了岑参对秋夜的深刻感受及其内心的孤独与愁苦,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门街西闻捣帛:在天门街的西边,听到捣制丝绸的声音,注意到周围的劳动气息,展现了繁忙的市井生活。
  2. 一夜愁杀湘南客:这一夜愁苦得让来自湘南的客人心碎,表现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3. 长安城中百万家:描绘长安的繁华,强调城市的巨大,却也反衬出个体的孤独。
  4. 不知何人吹夜笛:对夜晚笛声的疑惑,增添了诗人的愁苦与思考,表现出对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形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捣帛声象征着劳动与孤独,笛声则象征着思乡与情感的寄托。
  • 排比:通过长安城的描述,形成对比,突显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捣帛:象征着辛勤劳作与生活的艰辛。
  • 湘南:代表着故乡和温暖的归属感。
  • 夜笛:象征着孤独、思念与无奈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秋夜闻笛》中的“湘南客”指的是哪里的人?

    • A. 北方人
    • B. 湘南地区的人
    • C. 长安人
      答案:B
  2. 诗中提到的“天门街”是指什么?

    • A. 一个乡村
    • B. 一条繁华的街道
    • C. 一个山谷
      答案:B
  3. “长安城中百万家”体现了什么情感?

    • A. 繁华与喧闹
    • B. 孤独与无奈
    • C. 宁静与安详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岑参《秋夜闻笛》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对比:
    • 两者都表现了对景色的描写,但岑参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孤独,而王之涣则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与豪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吊罗贞烈 涉江采芙蓉 赋得燕燕于飞 偶成赠懒云上人 其二 偶成赠懒云上人 其一 谢两院题留 因误用邮符入滇议调父老拥道泣留不得行为赋二律 其二 因误用邮符入滇议调父老拥道泣留不得行为赋二律 其一 古冈八景选四 其四 江门晚渡 古冈八景选四 其三 能海归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士节 黑字旁的字 抱负 杂秆 磪嵬 直布罗陀海峡 黹字旁的字 爻字旁的字 见风是雨 角巾素服 耒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巧偷豪夺 牛心古怪 范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眦裂发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