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暮秋山行

《暮秋山行》

时间: 2025-04-26 13:52:03

诗句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52:03

原文展示:

《暮秋山行》
作者: 岑参 〔唐代〕

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苍旻霁凉雨,石路无飞尘。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鶗鴂昨夜鸣,蕙草色已陈。
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

白话文翻译:

马疲惫地卧在长长的坡道上,夕阳照射下的渡口显得格外宁静。
山风吹过空旷的树林,发出阵阵声响,仿佛有幽灵在其间。
天空湛蓝,经过一场凉爽的雨,石头小路上没有一点尘埃。
千种思绪汇聚在这个黄昏时刻,万物静默中透出一丝凄凉。
杜鹃鸟昨夜在树梢鸣叫,蕙草的色彩已经暗淡。
况且身为远行的旅客,自然要遭受许多苦楚与辛劳。

注释:

字词注释:

  • 疲马: 疲惫的马。
  • 长坂: 长长的坡道。
  • 通津: 渡口,这里指河流的渡口。
  • 苍旻: 苍穹,形容天空的颜色。
  • 霁凉雨: 雨后清凉。
  • 千念: 千种思绪、思念。
  • 万籁: 万物的声音。
  • 鶗鴂: 杜鹃鸟,常以其鸣叫声代表思乡。
  • 蕙草: 蕙草,象征着幽静、清雅的环境。

典故解析:
杜鹃鸟在古代诗词中常常和思乡、离别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岑参(715年-770年),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生于长安,卒于吐鲁番。他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疆风光和军旅生活,富有豪放之气。

创作背景:
《暮秋山行》作于岑参游历边疆之际,表达了他在旅途中的孤独与思乡情怀。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反映了旅途的艰辛和心中的惆怅。

诗歌鉴赏:

《暮秋山行》是岑参在秋日傍晚行走于山区所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现出旅途的艰辛。开头两句“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便设定了一个疲惫而宁静的氛围,马儿的疲惫与夕阳的余晖交织出一种苍凉的美感。

中间部分描绘了自然环境,山风吹拂空林,发出“飒飒”的声响,似乎传达着某种幽灵般的存在。这种拟人化的手法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寂寞的气息,与旅行者内心的孤独相呼应。接着,诗人以“苍旻霁凉雨”引入了天气的变化,表达了雨后清新的意境,同时又是对旅途艰辛的隐喻。

最后两句则将思念与苦辛升华,杜鹃的鸣叫和蕙草的暗淡都加深了诗人的哀愁,显示出他作为远行者的辛酸与无奈。整首诗通过景物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人生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疲马卧长坂: 描绘了马的疲惫状态,暗示了旅途的艰辛。
  2. 夕阳下通津: 映照出宁静的渡口,增添了诗的意境。
  3. 山风吹空林: 山风的声音与空旷的树林形成对比,渲染出孤寂的氛围。
  4. 飒飒如有人: 拟人化的手法,增添了神秘感。
  5. 苍旻霁凉雨: 描述了清新而凉爽的气候,暗示新旧交替的变化。
  6. 石路无飞尘: 表示环境的清净和宁静,反映了诗人的内心。
  7. 千念集暮节: 诗人思绪万千,情感交织在一起。
  8. 万籁悲萧辰: 自然的静谧中透出一丝悲凉。
  9. 鶗鴂昨夜鸣: 杜鹃鸟的叫声唤起思乡情绪。
  10. 蕙草色已陈: 蕙草的暗淡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11. 况在远行客: 诗人身为远行者,自然感受到更多的苦辛。
  12. 自然多苦辛: 直白地表达出旅行者的艰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
  • 对仗: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
  • 比喻: 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旅途困苦,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丰富,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苦涩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 代表旅途与艰辛。
  • 夕阳: 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山风: 传达孤独与自然的力量。
  • 杜鹃: 思乡的象征。
  • 蕙草: 清雅与幽静,反映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疲马卧长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疲惫
    • C. 兴奋
  2. “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中的“万籁”指什么?

    • A. 人声
    • B. 动物声
    • C. 自然的声音
  3. 诗中提到的“鶗鴂”是什么鸟?

    • A. 喜鹊
    • B. 杜鹃
    • C. 燕子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岑参的《暮秋山行》更注重表现旅行中的孤独与思乡情,而《登鹳雀楼》则更多展现壮丽的景色和豪情。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了不同的生活和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岑参诗集》
  • 《唐诗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仿昭代诸家体三十八首 三十一 陈徵君继儒 閒居 述旧 泊富阳程明府招饮山亭 春日舟行四首 其二 偶遇省参白辅之辅之与之偕行因出中秋诗倚韵奉答 富春新创关将军庙成吴子中携卷索题 山阴老人伪谣 高君贽 中都寄广东提干彭元忠四首 题画练鹊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私字儿的字 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辵字旁的字 祝鲠祝饐 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直眉瞪眼 互扇 鬥字旁的字 应景 青梅竹马 知出乎争 风字旁的字 投机之会,间不容穟 行将就木 针艾 包含哓的词语有哪些 肀字旁的字 熙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