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9:1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9:10:35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
昔时流水至今流,万事皆逐东流去。
此水东流无尽期,水声还似旧来时。
岸花仍自羞红脸,堤柳犹能学翠眉。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罗敷养蚕空耳闻,使君五马今何在。
九月霜天水正寒,故人西去度征鞍。
水底鲤鱼幸无数,愿君别后垂尺素。
罗敷曾是秦家的女子,千年间无人来此地。
往日的流水至今依旧,万事都随这水向东流去。
这水向东流去没有尽头,水声听来仍旧如昔日。
岸边的花儿羞红了脸,堤边的柳树学着翠眉。
春天走了,秋天也不会等人,水中的月色始终不变。
罗敷只是在耳边听说养蚕,君子你骑着五匹骏马如今何在?
九月的霜天水正寒,故人西去踏上征程。
水底有无数的鲤鱼,希望你离别后能寄来尺素书信。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山,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闻名,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情怀,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岑参送别友人窦渐入京之际,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福和对过往时光的感慨,同时也隐含了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惋惜。
《敷水歌,送窦渐入京》通过对流水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了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哲理。诗中以“罗敷”为引子,生动地勾勒出美丽女子的形象,象征着过去的美好和已逝的时光。流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无情地带走了过往的一切,正如“万事皆逐东流去”所言,暗示人们在时间的长河中无力追赶。
岸边的花儿和柳树的描写,赋予自然以生命和情感,使得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产生共鸣。诗中提及的“春去秋来不相待”,更是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结束时提到的“水底鲤鱼幸无数”,更是表达了对友人未来的祝愿,愿他在离别后能常常联系,传递彼此的情谊。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深沉,展现了岑参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文学素养和对人情世态的细腻观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蕴含着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和对未来的期盼。
诗词测试:
《敷水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罗敷”象征什么?
“水中月色长不改”中的“月色”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