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9:42
层峦环缥缈,卜筑白云楼。
献客猿投果,谈经石点头。
世情凭扰扰,天籁自悠悠。
即此容高啸,烟霞物外幽。
山峦重叠,环绕着缥缈的云雾,我们在这里建造了白云楼。
猿猴向来宾投掷果子,谈论哲学时石头也点头认可。
世事纷扰,但天籁之音依然悠然自得。
就在这里,我可以高声啸叫,享受这烟霞之外的幽静。
蔡国琳,清代诗人,字梦白,号笠翁,生于明末清初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作于蔡国琳在仁山小墅时,正值他隐居于山水之间,感受自然的静谧与人生的哲理。诗中通过描绘山水与猿猴的互动,表达对世事的淡泊与对自然的热爱。
《敬步李门太守仁山小墅自题瑶韵 其二》是一首富有清新意境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受与哲理思考。开头的“层峦环缥缈”便将读者引入一个如梦如幻的山水世界,诗人通过“卜筑白云楼”表达了自己在此处隐居的愿望和对高洁生活的追求。此处的“白云楼”不仅是物理上的建筑,也是精神上的理想栖息地。
诗中“献客猿投果,谈经石点头”生动描绘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猿猴的投果似乎传递着一种友好的亲近,而石头的点头则象征着自然对智慧的认可。这样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尘世的宁静与安详。
“世情凭扰扰,天籁自悠悠”则是一种对世俗纷扰的反思,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世事的淡然态度,强调了自然的声音和内心的宁静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最后一句“即此容高啸,烟霞物外幽”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自然的陶醉与自由的渴望,仿佛在呼唤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通过清新自然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独特见解,构筑了一个宁静、幽远的精神家园。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向往与对世俗的淡泊,表现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展现了高洁、超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白云楼”象征什么?
诗中“献客猿投果”表达了什么?
“世情凭扰扰”中的“扰扰”指的是什么?
比较蔡国琳与王维的《山居秋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