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1:06: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1:06:46
《陌上桑》 作者:曹丕 〔魏晋〕
弃故乡,离室宅,
远从军旅万里客。
披荆棘,求阡陌,
侧足独窘步。
路局苲,虎豹嗥动,
鸡惊禽失,群鸣相索。
登高山,奈何蹈盘石,
树木丛生郁差错。
寝蒿草,荫松柏,
涕泣雨面沾枕席。
伴旅单,稍稍日零落,
惆怅窃自怜,相痛惜。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在远方军旅生活的孤独与艰辛。诗人弃去了故乡,离开了家,远离了军旅,生活在数千里之外。途中的荆棘丛生,走在乡间小路上,脚步有些窘迫。路途艰难,虎豹在咆哮,鸡群因惊吓而散,鸟儿也因惊扰而失去了群体。爬上高山,脚下却是盘石,周围树木繁茂,郁郁葱葱。夜晚在蒿草中安眠,松柏的阴影下,泪水沾湿了枕席。伴随旅途的孤单,日渐西斜,心中惆怅,暗自可怜,彼此间的思念与痛惜。
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魏国的第二位皇帝,文学家,书法家,著名的文人之一。他的诗词多描绘战争与思乡之情,风格清新流畅。
《陌上桑》是在曹丕身为王者之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而创作的。他在军旅生活中,经历了离别与孤独,因而对故乡的情感愈发浓烈。
《陌上桑》展现了曹丕对故乡深厚的情感和在军旅生活中遭遇的艰辛与孤独。开篇即以“弃故乡,离室宅”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孤独的旅途。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与动物行为,反映出环境的恶劣与内心的惶恐。尤其是“虎豹嗥动,鸡惊禽失”,不仅营造了紧张的气氛,还象征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对自然的描绘愈加细腻,表现了他在艰难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助。
“涕泣雨面沾枕席”一句,浓缩了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和孤独感。泪水与雨水交融,形成一种无奈的情感宣泄。最后两句“伴旅单,稍稍日零落,惆怅窃自怜,相痛惜”则是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与自我怜惜,表现出一种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曹丕作为一位文人的深刻内涵与对人生的思考,同时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面对战争与离别的普遍心态。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无尽思念和在战争中孤独无助的情感,同时也反映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对人生命运的感慨。
曹丕的《陌上桑》主要表达了什么主题? A. 友情 B. 思乡 C. 爱情
诗中“虎豹嗥动”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安慰 B. 恐惧 C. 快乐
诗人用什么意象来描写孤独? A. 高山 B. 松柏 C. 涕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