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42: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42:49
作者:贯休〔唐代〕
年年屈复屈,惆怅曲江湄。
自古身荣者,多非年少时。
空囊投刺远,大雪入关迟。
来岁还公道,平人不用疑。
每年都屈身于科举考试,心中惆怅在曲江边。
自古以来,身处荣华之人,多数不是年轻时。
空着囊袋远投笔试,北方大雪还迟迟不来。
明年再回归正道,普通人不必怀疑。
作者介绍:贯休,字宗之,号天台,唐代诗人,精于诗歌,尤其擅长五言和七言诗,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科举制度盛行之际,许多年轻人为了科举而奔波。诗人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无奈与思考。
贯休的《送叶蒙赴举》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反映了科举考试的艰辛与无奈。诗的开头“年年屈复屈”,表达了诗人对科举的执着与屈从。曲江作为一个文化象征地点,承载了文人雅士的梦与愁,诗人心中的惆怅与对前途的迷茫,透过“曲江湄”这一意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接下来,诗中提到的“自古身荣者,多非年少时”,则揭示了成功的背后往往是时间的积累与经历的洗礼。许多人的辉煌往往并非出自年轻时的轻狂,而是岁月的沉淀。诗人在此不仅仅是为友人送行,更是在反思自身的处境与理想。
“空囊投刺远”则引发了对未来的焦虑,诗人用“空囊”暗示自己的无奈和未能实现的理想,而“大雪入关迟”则用意象渲染出旅途的艰难和前途的未知。最后,诗人以“来岁还公道,平人不用疑”作为希望的寄托,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对平常人的安慰,带有一丝乐观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科举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既有个人的情感,又有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科举制度的思考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既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有对未来的一丝希望,揭示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诗词测试:
诗中“年年屈复屈”意指什么?
“空囊”在诗中象征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平人不用疑”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