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2: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2:00
烟景淡濛濛,池边微有风。
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
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
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
烟雾弥漫的景色显得模糊朦胧,池塘边微微吹来一阵凉风。
听到寒蝉在墙边鸣叫,知道天色已暗,白鹤也回到了栖息的地方。
人的容貌随着年华的流逝而改变,衰老的情感与周围的事物一样逐渐消逝。
夜里霜厚霜薄,梨树的叶子一半已经低垂,泛出微红的色彩。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感情真挚著称,题材广泛,涵盖政治、生活、爱情等方面,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秋晚》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间正值秋季,感受到季节的变迁与人生的无常,诗中流露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
《秋晚》是一首充满秋意的抒情诗,诗人在这首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与人生无常的思考。开头两句“烟景淡濛濛,池边微有风”,描绘了一个模糊而宁静的秋晚景象,给人一种轻柔、恬淡的感觉。随着“觉寒蛩近壁,知暝鹤归笼”的转折,诗人将视线从自然景色转向了生命的变化,寒蝉的鸣叫和白鹤的归巢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结束。接下来的两句“长貌随年改,衰情与物同”,则更为直接地探讨了人随年岁增长而变化的容貌与情感,令人感到一种无奈和淡淡的忧伤。最后一句“夜来霜厚薄,梨叶半低红”则以梨叶的状态反映季节的更替与生命的脆弱,给人以视觉和情感的双重冲击。
整首诗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衰老的思考。诗人以自然景象反映人生的无常,增添了深邃的哲理思考。
《秋晚》的作者是:
A. 杜甫
B. 白居易
C. 李白
诗中提到的“蛩”指的是:
A. 蟋蟀
B. 蝉
C. 白鹤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