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31: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31:16
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花并不是花,雾也不是雾。半夜来临,天明又离去。来如春梦般短暂,去似朝云般无处可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内容广泛,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白居易的作品常常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对社会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花非花》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思考更加深刻之际。诗中表达了对梦境和现实之间关系的思索,折射出他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花非花》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模糊的表述方式,展现了梦与现实之间的对比。诗的开头“花非花,雾非雾”便营造出一种朦胧的气氛,似乎在表达一种难以捉摸的情感。这种模糊的表述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世界的独特观察,梦境的美好与现实的无常交织在一起。
接下来的“夜半来,天明去”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瞬息万变。夜半的来临象征着梦的降临,而天明后的离去则暗示着梦境的消失,给人一种惋惜之感。后两句“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通过比喻将梦境与春天的梦和朝云相联系,展现了梦的美好与短暂。诗人用“几多时”来感叹梦境的短暂,而“无觅处”则进一步加深了对梦境消逝的无奈与迷茫。
整首诗充满了对短暂人生的感慨,梦与现实交错,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引发了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通过这种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表述,白居易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无常,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逐句解析: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
去似朝云无觅处。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梦境与现实的思考,揭示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哲理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花非花》的作者是谁?
诗中“夜半来,天明去”的意思是:
诗中“来如春梦几多时”的意境主要表达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白居易的《花非花》相比,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更多地聚焦于家庭和亲情的缺失,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白居易的作品更为抽象,强调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而杜甫则通过具体的情感描写,展现社会背景下的个人情感。
推荐书目:
说它是花不是花,说它是雾吗不是雾。 半夜时到来,天明时离去。 来时仿佛短暂而美好的春梦? 离去时又像清晨的云彩无处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