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8:1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8:11:04
催试官考较戏作
苏轼 〔宋代〕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
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
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
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
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
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在八月十五的夜晚,月光洒在各处都是美好的。
无论是在茅草屋檐下还是在市楼上,何况我官居的地方就像蓬莱仙岛。
凤咮堂前野桔的香气四溢,剑潭桥边的秋荷已渐渐枯老。
八月十八的潮水,壮观的景象在天下无与伦比。
鲲鹏在水面上击打,直飞三千里,像练带一样长驱而来,带着十万士兵。
红旗和青盖彼此闪烁,黑沙和白浪相互吞没。
人生的会合古往今来都难以必然,这样的景色和行程又怎么能两全呢?
愿你听到这个消息时添上蜡烛,门外的白袍如同挺立的鸿雁。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文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气,也有细腻之情。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正值中秋,诗中描绘了月夜的美景,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聚散离合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思考。
《催试官考较戏作》是一首富有情感和哲理的诗。诗中,苏轼以月色为引子,描绘出八月十五夜的美好景象,以及他在这一景象下的感慨。诗的开头两句展现了优美的月光,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
诗中提到的“鲲鹏”意象,极具力量感,象征着追求理想与远大目标的决心。红旗与青盖的交替,描绘出战斗和生命的交错,展现出人生的复杂与多变。最后两句转向对人生的哲理性思考,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聚散无常的无奈和对友人的祝福。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更深刻地探讨了人生哲理,显示了苏轼开阔的心胸与深邃的思考,是对生命与理想的感慨与呼唤。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中秋夜的美景和潮水的壮观,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和友谊的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鲲鹏”象征什么?
诗中“八月十五夜”描绘了哪个节日的景象?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友人的什么期待?
答案:1.B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