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47: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47:50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作者:苏轼 〔宋代〕
翠柏不知秋,空庭失摇落。
幽人得嘉荫,露坐方独酌。
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
小儿亦何知,相语翁正乐。
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
一杯赏月露,万象纷醻酢。
此生独何幸,风缆欣初泊。
逝逃颜跖网,行赴松乔约。
莫嫌风有待,漫欲戏寥廓。
泠然心境空,仿佛来笙鹤。
在这个秋天,翠绿的柏树仍不知秋天的来临,空荡的庭院里失去了摇落的景象。幽居的人得到了美好的荫蔽,露天坐着,独自饮酒。月光渐渐明朗,雾气也显得格外清淡。小孩们又懂得什么呢,他们与老翁谈笑正乐。铜炉里烧着柏子的香气,石鼎中煮着山药的美味。一杯酒在月光下品味,万象纷呈如醇酒。此生能够独自享受这份幸运,风帆也欣然初泊。逃避了世俗的网罗,去往松林的约定。不要嫌弃风有些迟缓,随意地在广阔天地中游玩。心境清冷而空灵,似乎听见了笙声如鹤。
字词注释: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散文、书信等作品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尤其以豪放派诗词闻名。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苏轼因病在家时,表达了他在病痛中独自饮酒、享受月色的情景,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淡泊态度。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秋日夜晚的场景,展现了诗人独处时的内心世界。诗中以“翠柏不知秋”开篇,便引出一个幽静的庭院场景,诗人身处其中,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孤独。接着,诗人通过“幽人得嘉荫,露坐方独酌”来表达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尤其是在病痛之中,更显得对自然的依赖。
诗中对月光与雾气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感受。月华的“稍澄穆”与“雾气尤清薄”形成对比,传达出一种清幽而恬淡的意境。小孩的欢声笑语则打破了诗人独酌时的寂静,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纯真。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抒发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一杯酒、一种自然的享受,不仅是对当下的满足,更是对人生的感慨与哲思。诗人在此刻感受到“此生独何幸”,这种对生活的知足与珍惜,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哲理与深邃的情感。
最后,诗人在“泠然心境空”中达到一种超脱与自在的境界,仿佛与世无争,享受着内心的宁静。这种心境的描绘,展示了苏轼作为文学巨匠的深厚修养和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淡泊,以及在病痛中所感受到的内心宁静与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以独酌的场景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的思考,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理解。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幽人得嘉荫”中的“嘉荫”指的是什么?
“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这句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