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1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17:37
新月生魄迹未安,
才破五六渐盘桓。
今夜吐艳如半璧,
游人得向三更看。
新月刚刚升起,光华尚未稳定,
刚过五六点钟,月光已开始显现。
今夜的月色如同半面明亮的碧玉,
游人们应该在三更时分来观赏。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兼具豪放与婉约的风格,广泛涉及生活、自然、哲理等主题。苏轼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夜泛西湖五绝》是苏轼在杭州西湖游玩时创作的诗。西湖以其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西湖的月色之美,也折射出诗人对游览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
《夜泛西湖五绝 其一》是一首描绘西湖月色的优美诗篇。诗中透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新月升起时的宁静与美丽。诗的首句“新月生魄迹未安”,以“新月”开篇,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暗示着夜晚的来临与宁静。紧接着的“才破五六渐盘桓”,将时间与自然景象结合,描绘出月光逐渐增强的过程,令人感受到一种时间流逝的美。
第三句“今夜吐艳如半璧”,用“半璧”这个比喻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月亮的轮廓,令读者仿佛能够看见那皎洁的月光洒在西湖上,映照出一片温柔的光辉。最后一句“游人得向三更看”,则将游人和自然景色紧密相连,暗示出在深夜时分,月色最为迷人,呼唤着人们去欣赏这一美景。
整首诗不仅描绘了西湖的自然之美,更融入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苏轼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在自然景色中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整首诗展现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尤其是对西湖夜景的细腻观察。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渴望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新月生魄迹未安中“魄”指的是什么?
“今夜吐艳如半璧”中的“吐艳”意思是:
该诗描绘的主要景象是:
这两首诗与苏轼的《夜泛西湖五绝》在月亮的意象上有相似之处,但各自所表达的情感基调则有所不同,体现了不同诗人的风格与主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