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9:01: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9:01:11
青山半角隐斜阳。
梧桐庭院招凉。
何时梦入水云乡。一枕黄粱。
明月良宵隐隐,藕花香忆潇湘。
多情秋士更神伤。搅断柔肠。
青山的半边映着斜阳,梧桐树在庭院中招引着凉爽的风。何时我能梦游到那水云相依的地方?只需一枕黄粱美梦。明亮的月光在良宵中隐隐约约,藕花的香气让我想起潇湘的旧事。多情的秋士更加感伤,心中柔肠似乎都被搅断了。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洪炳文,清代诗人,生平较为模糊,但其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风格清新自然。其诗词多有生活气息,常以个人情感为主线,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画堂春 即景》创作于清代,时值社会变革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人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伤感,寄托了他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画堂春 即景》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人内心情感交融的诗作。开篇用“青山半角隐斜阳”,以自然景色引入,表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在庭院中感受到的凉爽,似乎是对生活的短暂惬意的捕捉,然而随之而来的“何时梦入水云乡”则流露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失落感,表达了希望与失落交织的复杂情感。
接下来的“明月良宵隐隐,藕花香忆潇湘”则进一步加深了诗的情感层次,明亮的月光与香气的结合,让人联想起故乡的美好与温暖,然而“多情秋士更神伤”的句子又将诗意推向了更深的忧伤,暗示着一种无奈与感伤的情绪,仿佛在说即使美好依旧存在,但人心却因时光流逝而变得愈发脆弱。
整首诗采用了自然景物与人内心情感的对照,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诗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深刻反思,情感真挚而细腻,是一首极具思想深度与艺术美感的作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传达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深沉的乡愁与多情的感伤。诗人通过对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反映了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示了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青山半角隐斜阳”描述的是哪个时刻的景象?
A. 清晨
B. 黄昏
C. 正午
D. 深夜
“一枕黄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生活
B. 理想与梦境
C. 美好的回忆
D. 凄凉的秋天
诗中提到的“潇湘”指的是哪里?
A. 一条河流
B. 一个城市
C. 一个地方的名称
D. 一种花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