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16
常忆清泠子,深云种早禾。
万缘虽不涉,一句子如何。
踪迹诸峰匝,衣裳老虱多。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
常常想念清泠子(指清泠山的道人),在深厚的云层中种植早熟的禾苗。
虽然万事都不相干,这一句道理又算什么呢?
他的足迹环绕着各个山峰,他的衣裳上满是老虱。
在江边无所事事,最终还是会抵达那烟雾缭绕的林萝。
贯休,唐代诗人,字子华,号云谷,生于公元830年,卒于884年。他是著名的高僧,也是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山水田园的热爱而闻名。贯休的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寄清泠山道人》写于贯休隐居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清泠山道人的怀念,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理想与向往,同时反映出他对世事的无奈与淡然。
这首诗通过对清泠山道人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淡泊态度。开头两句,诗人充满感慨地回忆起道人的身影,描绘了他在深厚的云层中种植禾苗的情景。这种意象暗示了道人的生活是如此的接近自然,仿佛他与天地合一,体现出一种宁静的生活状态。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尽管他与万事万物都没有关联,但心中那一句道理又能如何呢?这既是对道理的反思,也表露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奈与思考。然后,诗人描绘道人足迹环绕山峰,衣裳上满是虱子,既显示出道人的隐逸生活的艰辛,也反映出他对世俗的超脱。
最后两句则带有一种淡淡的哲思,在江边的闲适生活中,终究会到达那烟雾缭绕的山林,象征着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道家思想中对自然和隐逸的崇尚,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常忆清泠子,深云种早禾。
表达了诗人对清泠山道人的思念,描绘他在云层中种植禾苗的情景,暗示隐士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万缘虽不涉,一句子如何。
诗人自问,虽然与世事无关,但这句道理又能怎么样,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踪迹诸峰匝,衣裳老虱多。
描述道人的足迹环绕山峰,衣衫褴褛,体现出隐士生活的艰辛和与世俗的隔绝。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
在江边闲适生活,最终还是会到达那烟雾缭绕的山林,象征着追寻理想与归隐的愿望。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反思,表现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淡泊与超脱,同时也传达了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诗中“清泠子”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隐士
C. 山峰
“万缘虽不涉”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A. 热衷
B. 冷漠
C. 无奈
“江头无事也,终必到烟萝”中的“烟萝”象征着:
A. 繁华
B. 归隐理想
C. 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