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1:5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9:30
玉漏迟 咏雁
作者: 刘基
渺长空万里,西风动地,雁来无数。
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
逝水浮花去远,但满眼黄芦飞絮。
肠断处,云深梦泽,月寒湘浦。
楼上有个佳人,闷倚遍阑干,翠眉双聚。
泪湿鸦鬟,化成素丝千缕。
一望一回惆怅,又灯暗网虫垂户。
天路阻,谁知此情愁苦。
在辽阔的天空下,西风吹动大地,成群的雁群飞来。
清晨从榆关出发,傍晚进入楚江的烟雨之中。
流逝的水面上浮着花朵,远去的身影,但眼前尽是黄芦的飞絮。
我心肠断的地方,云雾深处如梦的泽国,月光在湘江的渡口显得寒冷。
楼上有位佳人,闷闷不乐地倚着栏杆,眉头紧锁。
泪水湿润了她的乌发,化作千缕素丝。
一望再回头,心中惆怅不已,灯光暗淡,蛛网垂于门口。
天路阻隔,谁能知晓我的愁苦呢?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是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擅长抒情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切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咏雁的方式表现出对远行、孤独和思乡的深切感受。
《玉漏迟 咏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描绘了长空万里、雁群飞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诗的开头,诗人用“渺长空万里,西风动地,雁来无数”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景象,西风的吹拂使得雁群成群结队地飞来,表现出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使得诗人内心的惆怅愈发显著。尤其是“肠断处,云深梦泽,月寒湘浦”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同时,楼上佳人抒发的情感与诗人相呼应,形成了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的细腻刻画。通过咏雁这一意象,诗人将个人的忧伤与时代的悲切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泪湿鸦鬟”“月寒湘浦”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孤独、思乡和旅途的艰辛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榆关”指的是哪个地方?
“月寒湘浦”中的“湘浦”指的是哪里?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