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玉漏迟  咏雁

《玉漏迟  咏雁》

时间: 2025-05-04 01:59:30

诗句

渺长空万里,西风动地,雁来无数。

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

逝水浮花去远,但满眼黄芦飞絮。

肠断处,云深梦泽,月寒湘浦。

楼上有个佳人,闷倚遍阑干,翠眉双聚。

泪湿鸦鬟,化成素丝千缕。

一望一回惆怅,又灯暗、网虫垂户。

天路阻,谁知此情愁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1:59:30

原文展示

玉漏迟  咏雁
作者: 刘基

渺长空万里,西风动地,雁来无数。
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
逝水浮花去远,但满眼黄芦飞絮。
肠断处,云深梦泽,月寒湘浦。
楼上有个佳人,闷倚遍阑干,翠眉双聚。
泪湿鸦鬟,化成素丝千缕。
一望一回惆怅,又灯暗网虫垂户。
天路阻,谁知此情愁苦。


白话文翻译

在辽阔的天空下,西风吹动大地,成群的雁群飞来。
清晨从榆关出发,傍晚进入楚江的烟雨之中。
流逝的水面上浮着花朵,远去的身影,但眼前尽是黄芦的飞絮。
我心肠断的地方,云雾深处如梦的泽国,月光在湘江的渡口显得寒冷。
楼上有位佳人,闷闷不乐地倚着栏杆,眉头紧锁。
泪水湿润了她的乌发,化作千缕素丝。
一望再回头,心中惆怅不已,灯光暗淡,蛛网垂于门口。
天路阻隔,谁能知晓我的愁苦呢?


注释

  • :渺小、辽远的意思,这里形容天空的辽阔。
  • 榆关:指榆关,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位于今山西省和太原市附近。
  • 楚江:指长江的支流,流经楚地。
  • 黄芦:一种植物,这里象征着秋天的景象。
  • 鸦鬟:指乌黑的头发。
  • 素丝:形容头发因泪水湿润而变得柔软如丝的样子。

典故解析

  • “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上下句描绘了一种远行的情景,榆关和楚江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理位置,象征着长途跋涉的艰辛。
  • “月寒湘浦”:湘江是屈原的故乡,月寒则引申出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是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尤其擅长抒情诗。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国事的关切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元代末期,正值社会动荡和变革时期,诗人通过咏雁的方式表现出对远行、孤独和思乡的深切感受。


诗歌鉴赏

《玉漏迟 咏雁》是一首充满情感的古诗,描绘了长空万里、雁群飞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诗的开头,诗人用“渺长空万里,西风动地,雁来无数”形象地展示了秋天的景象,西风的吹拂使得雁群成群结队地飞来,表现出季节的变化和生命的轮回。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不易,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转换使得诗人内心的惆怅愈发显著。尤其是“肠断处,云深梦泽,月寒湘浦”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的追忆。同时,楼上佳人抒发的情感与诗人相呼应,形成了情感的共鸣。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描绘,也有对人情的细腻刻画。通过咏雁这一意象,诗人将个人的忧伤与时代的悲切结合在一起,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渺长空万里:描绘天空的辽阔,渺小的雁群在此背景下显得微不足道。
  2. 西风动地,雁来无数:西风吹动大地,雁群纷纷而至,表现出秋天的气息。
  3. 早发榆关,暮入楚江烟雨:描述旅途的艰辛与漫长,早晨出发,傍晚仍在路上。
  4. 逝水浮花去远:流逝的水面上漂浮着枯萎的花朵,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无情。
  5. 但满眼黄芦飞絮:眼前满是秋天的黄芦与飞絮,充满了萧瑟的气氛。
  6. 肠断处,云深梦泽:此处表达了诗人的心痛与对故乡的思念。
  7. 月寒湘浦:湘江的月光显得格外寒冷,进一步渲染了孤寂的情绪。
  8. 楼上有个佳人,闷倚遍阑干:楼上佳人的出现,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9. 泪湿鸦鬟,化成素丝千缕:佳人的眼泪化作千丝,表现出她的无奈与悲伤。
  10. 一望一回惆怅:反复的思念和忧愁,使得情感愈发浓烈。
  11. 又灯暗网虫垂户:灯光暗淡,虫网垂落,象征着孤独和无助。
  12. 天路阻,谁知此情愁苦:旅途阻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楚无人能知。

修辞手法:该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泪湿鸦鬟”“月寒湘浦”等,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围绕着孤独、思乡和旅途的艰辛展开,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远行与思乡,雁群的南飞暗示着秋天的来临。
  2. :象征孤独与清冷,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
  3. 黄芦:象征秋天的景象,渲染出萧条的氛围。
  4. 佳人:象征着思念与爱,增加了情感的复杂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榆关”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的关口
    • B. 西南的河流
    • C. 东北的山脉
    • D. 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
  2. “月寒湘浦”中的“湘浦”指的是哪里?

    • A. 湘江
    • B. 黄河
    • C. 长江
    • D. 运河
  3.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A. 快乐
    • B. 忧伤与思念
    • C. 愤怒
    • D. 无聊

答案

  1. D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牧《秋夕》
  • 王维《鸟鸣涧》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与刘基的《玉漏迟》同样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杜甫更多地关注家庭的团聚,而刘基则更加强调个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古诗文观止》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下第出京 旅怀寄友人 伤蒋校书德山 寄从兄璞 下第 辄吟七言四韵,攀寄翁文尧拾遗 秋辞江南 壬癸岁书情 投翰长赵侍郎 夏州道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韦脂 富于 犹豫不决 胁不沾席 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素馔 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飞黄腾达 玉姿 亅字旁的字 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缝的成语 鸡栖凤食 門字旁的字 夕字旁的字 西字头的字 不丰不俭 足字旁的字 寓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