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28
老不与懒期,身老懒自至。
懒不与傲期,力惫难强事。
茫茫视天宇,忽忽心如醉。
劳生谅何庸,顾为形所累。
弱水隔蓬莱,安得生两翅。
年老了就不要再与懒惰相约,身体老了,懒惰自然会随之而来。
懒惰也不与傲慢相约,力气疲惫了,自然难以去做事情。
茫茫的天空我在远望,心绪恍惚如同醉酒。
辛劳的人生岂有多大意义,只不过是为了肉体的束缚而已。
弱水隔着蓬莱,怎么能得生双翅呢?
作者介绍:刘基(1311-1375),字伯温,号季高,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诗歌多描绘人生哲理,情感真切,善于运用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刘基晚年,他深感生活的无奈与困顿,面对老去的身体与懒惰的心态,他在诗中流露出对生命的思考与无奈。
《旅兴 其三》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诗的开头两句,刘基通过“老”与“懒”的对比,指出年老之后,懒惰会自然而然地来临。接着,他又提到懒惰与傲慢不能共存,显示出一种对懒惰的否定态度,暗示着在劳累的生活中,懒惰是对生命的辜负。
接下来的两句“茫茫视天宇,忽忽心如醉”,描绘出一种迷茫与恍惚的状态,似乎在强调对未来的渺茫与不确定。最后两句则更为深刻,作者意识到,辛劳的生活并不一定有意义,很多时候人们只是在为肉体的束缚而疲惫不堪。他用“弱水隔蓬莱”这一意象,表达出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却又无奈地感到这种渴望是如此遥不可及。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沉重而又深刻,刘基通过对人生的反思,揭示了人类在生活中遭遇的种种困惑与无奈,同时也激励人们思考如何超越肉体的限制,追求更高的理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对老年生活的感悟,表现出对懒惰、疲惫的反思,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弱水”象征什么?
A. 理想的追求
B. 疲惫的生活
C. 年老的心态
答案:A
诗人认为懒惰与什么是相互排斥的?
A. 劳动
B. 傲慢
C. 希望
答案:B
“心如醉”表达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精神饱满
B. 心情愉悦
C. 恍惚迷茫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