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2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22:21
远客暮年筋力寡,
入门无家出无马。
冷风一夜雨潇潇,
平明道上泥没腰。
灶下湿新不生火,
敲冰取水指欲堕。
仆夫怨怒呼不前,
终日忍饥掩关坐。
忧来伤心令发白,
人生百身莫为客。
远道而来的客人,年纪已大,身体虚弱。
进门时无家可归,出门时也没有马匹。
一夜冷风细雨,潇潇而下,
天明时路上泥泞,淹没了腰部。
灶下湿漉漉的新柴火点不燃,
敲冰取水时手指几乎要掉下。
仆人怨恨怒吼不前,
整日忍饥躲在门后坐着。
忧愁使我的心情沉重,头发也因而变白,
人生百身,何必为客人而活呢?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元末明初的杰出人物之一,参与了多次重要的历史事件,尤其以其对明朝的建立贡献良多。其诗词风格多以忧国忧民为主,直抒胸臆,情感真挚。
《远客叹雨》创作于诗人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漂泊不定的感慨。在元末社会动荡的背景下,诗人感受到孤独和无奈,借雨景抒发对生活的沉重思考,语调悲凉,情感真挚。
《远客叹雨》是一首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诗作,通过描绘一个身处困境的远客,展现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孤独的深刻思考。诗中,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客人贫困潦倒的生活状态,冷风细雨的交织,使人感受到一种无情的自然环境。诗人通过“入门无家”、“出无马”的描述,传达出一种游子无依无靠的无奈与悲凉。
在诗的后半部分,仆人的怨恨与诗人内心的忧愁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悲苦的生活画面。诗人不仅在描写外在的寒冷与饥饿,更深入到内心的孤独与痛苦,最终以“人生百身莫为客”作结,表达了对漂泊生涯的无奈和对归属感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情感的共鸣,使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反映了人们在社会变革中所经历的苦难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身处困境的远客,表达了对人生漂泊与无常的深刻感悟,表现了对于归属感的渴望与对社会冷酷的无奈,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反思与对人性的关怀。
诗中的“远客”是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灶下湿新不生火”反映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人生百身莫为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