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诗四十首 其十二

《杂诗四十首 其十二》

时间: 2025-05-03 21:40:07

诗句

惟豺知祭兽,獭亦知祭鱼。

豺獭有报本,人道当何如。

华堂饫玉食,盗贼塞中涂。

那能不自愧,而以耀庸愚。

吁嗟千载下,枯骨空专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40:07

原文展示:

惟豺知祭兽,獭亦知祭鱼。
豺獭有报本,人道当何如。
华堂饫玉食,盗贼塞中涂。
那能不自愧,而以耀庸愚。
吁嗟千载下,枯骨空专车。

白话文翻译:

只有豺狼知道祭祀野兽,水獺也知道祭祀鱼类。
豺狼和水獺都有回报的本能,那么人类应该怎样呢?
华丽的厅堂里享受着美味佳肴,盗贼却在大路上横行。
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而是以此来炫耀自己的愚钝和无知?
唉,经过千年以后,枯骨只剩下空车。

注释:

  • :只有。
  • :一种肉食性动物,常用于比喻狡诈之人。
  • 祭兽:指祭祀野兽,表达对自然的敬畏。
  • :水獺,一种善于游泳的哺乳动物。
  • 报本:回报本性,指有恩必报的道德观念。
  • 华堂:华丽的殿堂,象征奢华的生活。
  • :吃饱,享用。
  • 盗贼塞中涂:盗贼横行于街道,意指社会治安混乱。
  • 自愧:自我感到羞愧。
  • 耀庸愚:炫耀自己的愚蠢和庸俗。
  • 枯骨空专车:枯骨只是空壳,暗示死亡后的虚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著名的诗人、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以才华横溢和深刻的思想见解而闻名,尤其在诗词创作上展现了独特的风格,常常表达对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杂诗四十首》是刘基在政治动荡、社会变革时期创作的作品,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切关注与思考。此诗第十二首,借用动物祭祀的现象来反思人类社会的道德缺失与自私自利。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动物与人类的祭祀行为,展现了人性的复杂与道德的缺失。开头两句提到豺狼和水獺的祭祀行为,赋予动物一种象征性的道德观念,暗指人类应当具备的感恩与回报之心。而接下来的句子则对比了人类的奢华生活与社会上盗贼横行的现实,揭示出人类在享受物质生活的同时却缺乏基本的道德意识。诗人发出自愧的感叹,反映出他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人性的失望。最后一句“枯骨空专车”则以悲凉的意象结束,表达了对人类虚无与无常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在语言上简练而富有哲理,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病态与人性的扭曲,显示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惟豺知祭兽,獭亦知祭鱼。

    • 只有豺狼知道祭祀野兽,水獺也知道祭祀鱼类。
    • 这里反映动物的本能与人类社会的道德缺失。
  2. 豺獭有报本,人道当何如。

    • 豺狼和水獺都有回报本性的意识,人类又应该如何呢?
    • 提出对人类道德责任的质疑。
  3. 华堂饫玉食,盗贼塞中涂。

    • 华丽的厅堂里享受美味佳肴,盗贼却在街道上横行。
    • 描绘了奢华与乱世的对比,暗示社会的动荡与腐败。
  4. 那能不自愧,而以耀庸愚。

    • 难道不应该感到羞愧,而是以此来炫耀自己的愚蠢与庸俗吗?
    • 反映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
  5. 吁嗟千载下,枯骨空专车。

    • 唉,经过千年以后,枯骨只剩下空车。
    • 以悲凉的意象结束,感叹人类的虚无和无常。

修辞手法:

  • 对比:动物与人类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批判性。
  • 象征:豺与獺象征着自然的本能道德,而华堂则象征着人类的奢华与堕落。
  • 反问:通过反问句式,引发读者思考人类的道德责任。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反思人类的道德缺失,强调感恩与回报的重要性,并通过对比与批判揭示社会的病态。诗人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出对理想社会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表达了对人类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 豺与獺:象征自然界的本能与道德。
  • 华堂:奢华生活的象征,反映社会的不公。
  • 盗贼:象征社会的混乱与道德的沦丧。
  • 枯骨:体现死亡与虚无,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动物是哪个? a) 兔子
    b) 豺狼和水獺
    c) 老虎

  2. 诗人对人类的道德缺失感到怎样的情绪? a) 高兴
    b) 羞愧
    c) 无所谓

  3. “华堂饫玉食”在诗中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奢华生活
    c) 自然

答案:

  1. b) 豺狼和水獺
  2. b) 羞愧
  3. b) 奢华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刘基的《杂诗四十首》与李白的《将进酒》在对待生活态度上形成对比,前者更显忧虑与反思,后者则显得豪放与乐观。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刘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元代文学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七月七日 琅琊王歌 其三 游仙九首 其八 钟山作十二首 其二 杂诗(三十三首) 感时述事十首 其九 羲和 杨柳枝词 其七 春蚕 枯树图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衣字旁的字 富子 将功折罪 拔山扛鼎 拔火罐儿 包字头的字 雄异 耳不离腮 见实 坤结尾的成语 生字旁的字 麙羊 毁冠裂裳 示字旁的字 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麦字旁的字 牙签玉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