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3:48: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48:35
作者: 杜甫 〔唐代〕
峡人鸟兽居,其室附层颠。
下临不测江,中有万里船。
多病纷倚薄,少留改岁年。
绝域谁慰怀,开颜喜名贤。
孤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
人生意颇合,相与襟袂连。
一日两遣仆,三日一共筵。
扬论展寸心,壮笔过飞泉。
玄成美价存,子山旧业传。
不闻八尺躯,常受众目怜。
且为辛苦行,盖被生事牵。
北回白帝棹,南入黔阳天。
汧公制方隅,迥出诸侯先。
封内如太古,时危独萧然。
清高金茎露,正直朱丝弦。
昔在尧四岳,今之黄颍川。
于迈恨不同,所思无由宣。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悬。
客游虽云久,主要月再圆。
晨集风渚亭,醉操云峤篇。
丈夫贵知己,欢罢念归旋。
峡谷里的人与鸟兽栖息在一起,他们的房子依山而建。
俯瞰深不可测的江河,河中有万里航船。
我多病常常倚靠着薄弱的身体,难以坚守年岁更替。
在这绝境中,谁来慰藉我的怀念?我看到贤明之人便开怀畅笑。
我孤陋寡闻,恐难与高人相提并论。
人生的趣味颇为契合,彼此的襟袖相连。
一天两次派仆人,三天一聚桌席。
我们畅谈内心的想法,大笔挥洒如飞泉般奔涌。
玄成(指美好的品德)永存于世,子山的旧业仍在传承。
不曾听闻那八尺高的身躯,常受到众人的怜悯。
且让我们在辛勤的旅途中,因生活琐事而牵绊。
北方的船只从白帝城出发,南方驶入黔阳的天空。
汧公的行政区域划分,超越了诸侯的先河。
这地方如同太古时期,时局危急却显得萧条。
清高的金茎露珠,正直的朱丝弦。
昔日我在尧舜之时的四岳,而今却身处于黄颍川。
在迈向不同的道路上,我的思念无从表达。
山深水阔波增,解开榻上的秋露悬挂。
客游虽已久,心中所念仍盼月圆。
晨间在风渚亭相聚,醉吟云峤的篇章。
真正的男子汉珍惜知己,欢聚之后难免思乡。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杰出诗人,世称“诗圣”。杜甫的诗作涵盖政治、人生、社会等诸多方面,具有深刻的历史价值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本诗是杜甫赠别友人李十五丈的作品。李十五丈即李秘书文嶷,二人相交甚厚。杜甫在诗中流露了对友人离别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友情珍贵的思考。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杜甫对友情的珍视及人生的感慨。在诗的开头,杜甫描绘了峡谷的自然环境,表达了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接着,诗人自述多病,感受到生存的艰辛,这种个人的脆弱与外界的壮阔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索。
此外,诗中多次提及“知己”与“欢聚”,显示了杜甫对友情的渴望和对人生的理解。在他的笔触下,友情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心灵的相通与共鸣。杜甫通过畅谈、酬唱的方式,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折射出他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思考。
整首诗不仅在形式上严谨,对仗工整,更在内容上丰满,情感真挚,反映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深邃思想和卓越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友情与人生的无常进行探讨,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境遇的深刻反思,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纽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杜甫在诗中提到的“万里船”象征什么?
诗中“知己”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杜甫的《赠李十五丈别》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者都表达了对友人的送别和思念,但杜甫更注重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思考,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不同的艺术特点和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