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寒食日题杜鹃花

《寒食日题杜鹃花》

时间: 2025-05-02 05:50:18

诗句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0:18

原文展示: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在寒食节期间,杜鹃花一朵接一朵地开放。谁家不禁火呢?总是这花枝上最为显眼。

注释:

字词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清明节前两天,民间习惯在此时禁火,一般只吃冷食。
  • 禁火:指在寒食节期间禁止生火做饭,表达一种节日的氛围。
  • 花枝:指杜鹃花的枝条。

典故解析:
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有多种传说,其中最著名的是介子推的故事。介子推为了保护他的君主而自焚,后人为了纪念他而设立寒食节。这诗中的杜鹃花,常被视为春天的象征,也与哀悼有一定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是唐代的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而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物,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在寒食这个特殊的日子,诗人通过杜鹃花的盛开,反映了春天的生机与节日的庄重氛围,同时也蕴含了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寒食节期间杜鹃花的盛开场景。开头的“一朵又一朵”给人以清新、活泼的感觉,仿佛眼前正是一片花海,色彩斑斓。诗人通过此景,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传达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而后半句“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则让人感受到一种节日的特殊氛围。禁火不仅是对传统习俗的遵守,也是对哀悼和逝者的尊重。杜鹃花的盛开与寒食节的禁火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生命的矛盾——在哀悼中仍然存在着生机与希望。

整首诗虽然简短,却含义深远,展现了诗人在传统节日中对生命、自然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生命和时间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诗人描绘了寒食节期间,杜鹃花纷纷开放的场景,表现出春天的生机。
  • “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通过反问句式,强调寒食节的禁火习俗,花枝则象征着生机,暗示即使在禁忌中,生命依旧在绽放。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形成了音韵和谐的对仗结构。
  • 比喻:杜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生命的延续。
  • 拟人:花朵的盛开仿佛在回应人们的情感,赋予了花朵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杜鹃花的盛开,反映了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表达了诗人在传统节日中对逝者的怀念和对生命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杜鹃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生命的延续,也与传统的哀悼文化相结合。
  • 寒食节:象征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对逝者的纪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寒食节通常在什么时间?
    A. 清明节前两天
    B. 元旦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2. 诗中杜鹃花的盛开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结束
    B. 春天的生机
    C. 冬天的寒冷
    D. 节日的欢庆

  3. “谁家不禁火”表达了什么意图?
    A. 生活的繁忙
    B. 传统文化的遵守
    C. 花的美丽
    D. 对亲友的怀念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隐逸之情。
  • 李白的《月下独酌》:反映了对生命与孤独的思考。

诗词对比:
比较曹松的《寒食日题杜鹃花》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与人情,但前者更侧重于节日的氛围,后者则更多地反映了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唐诗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九日寄兴三首 九日同魏懋忠冯用韫登显灵宫玉皇阁 其二 九日舟中 九日登凤凰台 九日自台南至打狗作 其二 九日登君山二首 其一 九日次杜工部韵 九日和应先生韵 九日同梁思立王正之诸子集诃林湛上人方丈得黄字 九日何龙友区启图黎无求过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蝥弧 百不一遇 卝字旁的字 无地自处 靑字旁的字 金城桃 漕水 片字旁的字 学行修明 包含答的成语 人字头的字 腰金拖紫 积岁累月 山字旁的字 一切之权 走回头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