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0:41: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41:07
家破贫非累,忧深寇未平。
避人空下泪,绝口不谈兵。
桐向秋辞碧,门临溪转清。
月明思汝别,舞袖遍琴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因家破人亡而贫困的苦闷,以及对战乱未平的忧虑。诗人在忧伤中躲避他人,默默流泪,却不提起战争的事。秋天的桐树渐渐失去绿意,家门前的溪水清澈流淌。明亮的月光下,想念着你,挥舞着衣袖,弹奏着琴筝,寄托着思念之情。
作者介绍:刘友光,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战乱时期,作者因家破人亡而心怀忧虑,借诗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对时局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反映了时代的动荡和人们在战乱中的无奈与悲伤。诗人用“家破贫非累”开篇,直接点出家庭破碎的现实,接着通过“忧深寇未平”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忧虑,体现了历史背景对个人生活的深刻影响。这种忧虑不仅来自于物质的匮乏,更是对国破家亡的痛心。
之后,诗人以“避人空下泪”表现出对外部世界的逃避与无奈,流泪的孤独感令人心碎。接下来的“绝口不谈兵”则反映了诗人对战乱的厌倦与无力感,虽然身处战火中,却不愿再提及那无尽的痛苦。
“桐向秋辞碧,门临溪转清”两句以自然景物描绘诗人的内心世界,桐树的凋零象征着秋天的到来,暗示着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而溪水的清澈则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渴望与宁静。
最后的“月明思汝别,舞袖遍琴筝”将情感推向高潮,明亮的月光下,思念之情愈发浓烈,舞袖和琴筝的意象充满了温柔与感伤,传递出对朋友的深切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清代诗人对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个人的悲伤与思念为主线,反映出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同时展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脆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家破贫非累”表达了什么?
诗人为什么选择“绝口不谈兵”?
“桐向秋辞碧”中“辞碧”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