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4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47:35
撞钟浮玉山,迎我三千指。
众中闻謦欬,未语知乡里。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
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涪江与中泠,共此一味水。
冰盘荐琥珀,何似糖霜美。
在浮玉山上撞响钟声,迎接我的有三千个手指。
在人群中听到咳嗽声,未曾开口便知你是乡里的人。
我并非那个圈子里的人,为什么会如此默默地认出你?
轻轻振衣,忽然就要归去,只留我一人孤影在千山之间。
涪江与中泠河,共同流淌着这同样的水。
冰盘上托着琥珀,怎能比得上糖霜的美味。
作者介绍: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多变,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与一位金山乡的僧人别离之际,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珍惜之情。
这首诗以简单清新的语言描绘了苏轼与金山乡僧人之间的别离情感。诗的开头通过“撞钟浮玉山”引入场景,钟声既是迎接的信号,也是心中情感的响亮回响。接下来的“众中闻謦欬”,则让人感受到人群中的细腻情感,仿佛在说即使未曾言语,却能深刻理解彼此的乡情。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尽管两人并不在同一圈子,却能心有灵犀。接下来的“振衣忽归去”,则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不舍,离去时的孤寂感油然而生。
最后几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对故乡的思恋,涪江与中泠河的水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情感的共鸣。冰盘与糖霜的对比则让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与珍贵,强调了情感的丰富与深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别离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撞钟”象征什么?
A. 隔离
B. 欢迎
C. 离别
“我非个中人,何以默识子”中“个中人”的意思是?
A. 外界的人
B. 熟悉的人
C. 朋友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的全面解析,包含了诗的内容、背景、鉴赏、解析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