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38: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38:13
题净因院
苏轼〔宋代〕
门外黄尘不见山,个中草木亦常闲。
履声如渡薄冰过,催粥华鲸守夜兰。
在门外的黄尘中看不到山影,院子里的草木也显得悠闲自得。
走路时的脚步声就像是走在薄冰上,小心翼翼;夜晚中,催促粥的声音如同华丽的鲸鱼在守护夜晚的兰花。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清新、自然著称,风格多样,涵盖了山水田园、咏怀抒情、政治讽喻等多个方面。
《题净因院》写就于苏轼隐居的时期,他在政治上遭遇挫折,选择了退隐生活。这首诗表现了他在安静的环境中,面对外界纷扰的感受和内心的宁静。
《题净因院》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外界的喧嚣与内心的宁静形成对比。诗的开头“门外黄尘不见山”,以黄尘为引,突出了外界的混乱与繁忙。而“个中草木亦常闲”则转向院内,草木的闲适反衬出一种宁静的生活气息,显示了诗人向往的心境。
“履声如渡薄冰过”,这里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走路时的谨慎,似乎每一步都需小心翼翼,仿佛在一片脆弱的冰面上行走,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环境的敏感。而“催粥华鲸守夜兰”则进一步引入夜晚的意象,表现出一种安然自得的生活状态。鲸鱼象征着宁静与宽广,而守夜的兰花则是美好与清雅的象征,结合在一起,传达了一种向往自然、追求内心平和的情感。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丰富,既有对外界混乱的感慨,也有对内心宁静的珍视,展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哲学思考。
门外黄尘不见山
表现出外界的混乱,黄尘遮蔽了山的轮廓,象征现实中的喧嚣与烦扰。
个中草木亦常闲
院中的草木却显得悠闲自得,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
履声如渡薄冰过
走路时的脚步声如同在薄冰上行走,展示了小心翼翼的态度,隐喻对生活的深思熟虑。
催粥华鲸守夜兰
夜晚催促粥的声音如同华丽的鲸鱼,象征着生活的细腻与优雅,兰花的守护则传达出一种静谧的美。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外界喧嚣的反思,以及在纷扰中寻求内心平和的情感基调,体现了苏轼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诗中“黄尘”主要象征什么?
“履声如渡薄冰过”中的“薄冰”象征什么?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