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2:37: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2:37:54
乘桴入南海,海旷不可临。
茫茫失方面,混混如凝阴。
云山相出没,天地互浮沉。
万里无涯际,云何测广深。
潮波自盈缩,安得会虚心。
海上三神山,逍遥集众仙。
灵心岂不同,变化无常全。
龙伯如人类,一钓两鳌连。
金台此沦没,玉真时播迁。
问子劳何事,江上泣经年。
隰中生红草,所美非美然。
乘坐小舟驶入南海,海面辽阔无法触及。
茫茫大海失去了方向,混沌之中如同阴影凝结。
云山时隐时现,天地间互相浮沉。
万里无尽的海岸线,怎么能测量它的深广?
潮水不断涨落,如何能与虚无相会?
海上三座神山,逍遥自在聚集众多仙人。
灵魂的心性难以相同,变化无常是它的本质。
龙伯如同人类,钓鱼时一次钓上两条大鳌。
金台在此沉没,玉真随时迁移。
问你为何辛苦,江边泪流经年。
湿地中生长着红草,所美的并非真正的美。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太常卿,性情洒脱,善于描写山水景物,作品中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背景可能与张说的出海经历有关,诗中流露出对大海的敬畏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与生命的哲学思考。
《入海二首》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诗的开头,诗人以“乘桴入南海”引入,展现了他对辽阔大海的向往和探索的勇气。接着,诗人描绘了海的浩瀚与无边,表现出一种失去方向感的迷茫,这种迷茫不仅是对自然的感受,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不确定性。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提到“云山相出没”,仿佛在展现大自然的变化无常,人生亦如是,时而隐现,时而沉浮。
诗中“万里无涯际,云何测广深”,直接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渺小和对生命深度的探索欲望,展现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微不足道。接下来的部分,诗人提到“潮波自盈缩”,让人感受到海水的涨落和生命的起伏,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最后,诗人以“问子劳何事”结束,似乎在反思人们在江边辛苦劳作的意义,引发读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的同时,深刻挖掘了哲理,使人对生命、自然有了更深的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海洋的观察与思考,表达了对人生、自然以及存在意义的深刻反思。诗人以广阔的海洋为背景,探讨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力,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乘船驶入哪个海域?
A. 北海
B. 南海
C. 东海
D. 西海
诗中提到的“云山相出没”主要描述了什么现象?
A. 天气变化
B. 人生起伏
C. 自然景观
D. 生活琐事
“万里无涯际,云何测广深”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受?
A. 自然的美
B. 生命的无常
C. 人类的渺小
D. 时间的流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