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8:5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8:58:15
作者: 周之琦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烧槽断后来迟,醉舞丽情空采。
旧谱新声,同是梦中虚籁。
诔词凄绝家山破,何止雕栏春改。
趁星期惯见蕙炉烟影,绛河斜带。
黯银屏未冷西风吹处,怨入蓉裳荷盖。
半玦潸痕,却倚翠眉先贷。
凭肩已自伤心煞,那复而今能待。
问黄姑看取穿针楼下,袖罗谁在。
烧槽的火已经熄灭,归来的路途却格外缓慢;
在醉意中舞蹈,情意绰约,却是空洞的追寻。
旧曲新声,皆在梦中虚幻的音律。
哀伤的词句令人心碎,家乡的山河已然破败,
更何况那雕刻的栏杆,也随春天的变迁而改变。
趁着习惯了的星期,看到蕙草的烟影,河流斜带。
银屏尚未冷却,西风吹来,却又添了几分怨恨,
那怨恨融入了荷花的衣裳。
泪痕湿润了半边,倚靠在翠眉上,似乎在向我借情。
我已因思念而心伤,今天又怎能再等待?
问问黄姑,看看穿针楼下,谁的衣袖在那儿飘动?
作者介绍:
周之琦,清代诗人,生于文人世家,才华横溢,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交融。他的诗风典雅,常用古典的意象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陌上花》写作背景应与作者的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及当时的文化风气有关,诗中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爱情的感慨。
《陌上花》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诗的开头,借用“烧槽断”来表现昔日的温暖已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醉舞丽情空采”,则展现了一种追寻美好的渴望,然而这种渴望却是空洞的。接着,诗人用“旧谱新声”来映射对过往的怀念,虽然一切似乎都在梦中,但那份情感依然真实。
之后,诗人引入了伤感的典故,表达对故乡的哀痛,体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趁星期惯见蕙炉烟影”,在细腻的描绘中流露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而“黯银屏未冷西风吹处”,则是情感的进一步升华。诗的最后几句充满了对未来的无奈与迷茫,表现出对生活的深思。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周之琦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故乡的思念、对爱情的追寻以及对生活的感慨展开,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无奈。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烧槽”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蕙炉烟影”主要象征?
“问黄姑看取穿针楼下”中的“黄姑”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