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5:54
哭刘敦质
白居易 〔唐代〕
小树两株柏,新土三尺坟。
苍苍白露草,此地哭刘君。
哭君岂无辞,辞云君子人。
如何天不吊,穷悴至终身。
愚者多贵寿,贤者独贱迍。
龙亢彼无悔,蠖屈此不伸。
哭罢持此辞,吾将诘羲文。
两株小柏树,埋在新土之上,
苍苍的白露草,正是在这里为刘君哭泣。
我哭君时岂无言辞,言辞中说君乃君子之人。
为何上天不垂怜,任他穷困一生。
愚蠢者常被珍视长寿,贤者却常遭贬低困顿。
龙亢虽然没有悔恨,蠖屈却无法伸展。
哭罢之后持此辞,我将追问古人文采。
作者介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平易近人的诗风和关注社会民生而闻名。他在政治上曾担任中书省的职务,因其诗歌而受到广泛尊敬。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其对人生无常、命运不公的深刻思考之际。刘敦质为白居易的友人,因其早逝而引发白居易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慨。
《哭刘敦质》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白居易对友人的思念与惋惜。诗中通过描绘小柏树和新土坟墓,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开篇的“两株柏”与“新土三尺坟”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生与死的交替。接着,诗人以“苍苍白露草”来表现生命的脆弱与短暂,意在唤起人们对逝者的深切怀念。
诗中“哭君岂无辞”一句,说明了白居易对刘敦质的深厚感情,尽管悲痛,但仍希望为其发声,揭示其为人之美。这种情感在后文中通过对社会的不公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表明了贤者常常遭遇的贬低与困境,愚者却被珍视长寿的现象,反映了社会的悖论。
最后,诗人以“哭罢持此辞”结束,显示了他对古人文采的追求和对刘敦质的深切缅怀。整首诗在结构上严谨,情感深沉,体现了白居易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逝者的追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与社会不公的深刻思考,呼唤人们对贤者的尊重与珍视。
诗词测试:
诗中“小树两株柏”象征什么?
“愚者多贵寿,贤者独贱迍”反映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吾将诘羲文”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