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0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02:53
《达理二首》
何物壮不老,何时穷不通。
如彼音与律,宛转旋为宫。
我命独何薄,多悴而少丰。
当壮已先衰,暂泰还长穷。
我无奈命何,委顺以待终。
命无奈我何,方寸如虚空。
懵然与化俱,混然与俗同。
谁能坐自苦,龃龉于其中。
舒姑化为泉,牛哀病作虎。
或柳生肘间,或男变为女。
鸟兽及水木,本不与民伍。
胡然生变迁,不待死归土。
百骸是己物,尚不能为主。
况彼时命间,倚伏何足数。
时来不可遏,命去焉能取。
唯当养浩然,吾闻达人语。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命、命运和宇宙万物的思考。诗人提出,世间万物皆有其壮丽与衰老,没有什么是永恒的;同时,命运也总是充满变数,难以捉摸。就像音乐和律动一样,在变化中保持和谐。诗人自感命薄,处于困境,虽然年轻却已感到衰老,虽暂时安逸却又无法长久。面对命运的无奈,诗人选择顺其自然,心境如同空虚的空间。人与自然的关系复杂而微妙,许多变化皆在无形中发生,似乎是命运的安排。最后,诗人提到要养成浩然之气,借此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情感真挚著称,特别关注民生与社会问题。
《达理二首》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正值他对人生与命运的深刻思考时期。这首诗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和命运无奈的感悟,以及对自然和人类关系的哲学思考。
《达理二首》通过对生命和命运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与接受。诗中提到“何物壮不老”,引发读者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的共鸣,诗人用音乐的比喻强调生命的和谐与变化,体现了他对自然法则的顺应。白居易以个人命运的无奈为切入点,表达了对命运的不满与接受,透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哲学态度。
诗中提到的“懵然与化俱,混然与俗同”,描绘了人在自然变化面前的无力与迷茫,暗示着个体在浩瀚宇宙中的渺小。最后两句提到“唯当养浩然”,是对生命的积极态度,强调培养内心的正气与力量,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悲观中蕴含着一种坚定的信念,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整首诗探讨了生命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可捉摸,传达出一种对命运的接受和顺应,同时强调了内心的修养和浩然正气的重要性。
《达理二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白居易
C. 杜甫
诗中提到“何物壮不老,何时穷不通”的意思是什么?
A. 生命永恒
B. 万物皆有衰老与困境
C. 只有人类有命运
诗中提到的“浩然之气”是指什么?
A. 生命的力量
B. 自然的风景
C. 个人的财富
对比白居易与李白的作品,两者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上有相似之处,但白居易更具现实关怀,而李白则多表现出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