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8:45: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8:45:03
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
——皇甫冉 〔唐代〕
惊湍流不极,夜度识云岑。
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
方同七里路,更遂五湖心。
揭厉朝将夕,潺湲古至今。
花源君若许,虽远亦相寻。
在惊险的湍流中,水流不断地奔涌,夜晚我在这溪边,认出了那云雾缭绕的山峰。
长长的溪流蜿蜒,水浅沙细,有时因为山中雨水的降临而变得深沉。
我与你相别,似乎只隔着七里路,却更能感受到那五湖四海的心意。
清晨的风与傍晚的雨,潺潺流水声从古至今不断流淌。
花源的地方,如果你愿意,虽然路途遥远,我依然会去寻找你。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七里路”和“五湖心”常被用来表达距离与情感的联系,前者指代物理距离,后者则代表心灵的相互寄托。
作者介绍: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而著称。其作品常反映自然景观与人情感的交融,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送别友人蒋逸人归义兴山之际,诗人借助溪流与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远方的思考。
《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是一首典型的送别诗,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蒋逸人的深情厚谊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开篇“惊湍流不极”,即以动感的水流揭开序幕,唤起读者的视觉和听觉,仿佛置身于那奔腾而下的溪水中,感受到自然的力量与神秘。接着“夜度识云岑”,在黑夜中,诗人又能辨认出那高耸的山峰,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熟悉和对友人归途的思索。
诗中提到“长带溪沙浅,时因山雨深”,通过对溪流状态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情感结合,表达了送别时的复杂情绪。同时,诗的后半部分逐渐转向对友情的寄托,“方同七里路,更遂五湖心”,不仅仅是距离的描述,更是心灵相通的象征,表现了尽管相隔千里,彼此的心仍然紧密相连。
整首诗语言清新,意象生动,展现了唐代诗歌特有的自然美与人文情感,令人感受到诗人深厚的友情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深厚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文情感的融汇,表达了人际关系的真挚与永恒。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惊湍”主要指什么?
“长带溪沙浅”表达了什么样的状态?
诗中提到“花源君若许”是什么意思?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赠花卿》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但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背景下的人情冷暖;而李白的《送友人》则更注重豪放的情感表达。皇甫冉的这首诗则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蕴含了浓厚的情感,呈现出一种温柔与宁静的美感。
希望以上内容对于理解《赋得荆溪夜湍送蒋逸人归义兴山》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