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55: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55:15
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
——皇甫冉 〔唐代〕
延陵初罢讲,建业去随缘。
翻译推多学,坛场最少年。
浣衣逢野水,乞食向人烟。
遍礼南朝寺,焚香古像前。
延陵的讲学刚刚结束,陈法师就要离开建业去追寻自己的缘分。
他在翻译经典的过程中增长了许多学识,坛场中他是最年轻的。
他在野外的溪水边洗衣服,向人们乞求食物。
他遍访南朝的寺庙,在古老的像前焚香祈祷。
皇甫冉,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清新而不失深邃。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佛教盛行的时期,许多僧人出游讲经,传播佛教思想。诗人通过对陈法师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了当时僧侣的生活状态和内心追求。
《送延陵陈法师赴上元》是皇甫冉的一首典型的送别诗,通过对法师生活的细腻描绘,传递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诗中,法师从讲学的坛场离开,表示他在学识上的追求已经达到了一个阶段,接下来是对人生轨迹的思考与选择。诗的开头“延陵初罢讲,建业去随缘”,便很直接地展现了法师的洒脱和随和,给人一种心境开阔的感觉。
接下来的“翻译推多学,坛场最少年”,则通过对法师的学识和年轻的描述,突出了他所具备的潜力与朝气。诗人在“浣衣逢野水,乞食向人烟”中描绘了法师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他身处自然与人群之间的和谐状态,体现出一种简单而真诚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遍礼南朝寺,焚香古像前”,则表现了法师对佛教的虔诚与敬仰,传递出一种向往超脱、追求精神寄托的情感。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之间找到了平衡,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首诗表达了对法师追求智慧、生活简朴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对佛教信仰的敬重,蕴含着对人生自由与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中的“延陵”指的是哪个地区?
“浣衣逢野水”中的“浣衣”是什么意思?
整首诗表达了法师的哪些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