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41: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41:30
李益的《登长城(一题作塞下曲)》原文如下:
汉家今上郡,
秦塞古长城。
有日云长惨,
无风沙自惊。
当今圣天子,
不战四夷平。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的壮丽与历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的感慨。诗中提到汉朝的边境和秦朝的长城,描述了天空阴云密布的景象,以及在没有风沙的情况下,长城呈现出一种惊惧的状态。最后,诗人赞美了现任的圣明君主,使得四方的敌人都不敢侵犯,国家因此得以安宁。
诗中提到的“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事,历史悠久,象征着民族的坚韧和不屈。长城的修建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秦朝时更为完善,成为保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设施。诗人通过长城的描绘,反映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与自豪。
李益,字次山,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主要以边塞诗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国家的关怀和对战争的思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登长城》创作于唐朝,正值国家强盛时期,诗人身处边疆,目睹边防的安宁与历史的厚重,感慨万千。长城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也象征着国家的安全与和平。
《登长城》一诗通过对长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厚重与民族的伟大。诗人在高处眺望,既有对古代战争的思考,也有对和平时代的感慨。首联提到“汉家今上郡”,将诗歌的背景设定在汉朝时期,突显出对历史的敬仰。接着,诗人描写的“秦塞古长城”,不仅让人想起了古代的防御工事,更引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思考。
“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这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暗示了长城的孤独与凄凉,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沉重。而“当今圣天子,不战四夷平”则转向现状,赞美了当时明君的治国之道。诗人在赞美中寄托了对国家安宁的期望,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独特,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整首诗通过对长城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对国家安宁的向往,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中提到的“汉家”指代哪个朝代?
“云长惨”中的“长”指的是?
诗中“当今圣天子”指代的是?
两首诗在主题上都渗透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但《登长城》更侧重于历史与国事的思考,而其他诗作则更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