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0: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0:01
汴水东流无限春,
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
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水向东流淌,春天的景色无尽无穷,
隋朝的宫殿已经变成了尘土。
行人不要登上长堤去眺望,
因为春风吹起杨花,令人愁苦得快要死去。
“隋家宫阙已成尘”提到的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朝代,诗人借隋朝的衰落来映射汴河的变迁,暗示历史的无常与人事的苍凉。
李益,唐代诗人,生于公元748年,卒于公元829年。李益以其擅长五言绝句而闻名,诗风清新俊逸,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风貌。
《汴河曲》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更迭时期。诗中通过汴河的春景与隋朝的衰落形成强烈对比,表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汴河曲》以汴河为背景,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画面,却又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感和人生哲理。诗的开头“汴水东流无限春”将读者带入一个春意盎然的场景,仿佛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然而,接下来的“隋家宫阙已成尘”则如一盆冷水,瞬间将春日的美丽打破,令人感慨历史的无情与时光的流逝。诗人在此通过对比,突出春天的美好与历史的沉重,展现了人们对过往辉煌的追忆与哀伤。
“行人莫上长堤望”一句,提醒过路人不要去眺望,似乎是一种对往日繁华的无奈和自我保护。最后一句“风起杨花愁杀人”则通过杨花飞舞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可奈何的忧愁。整个诗歌在春意与忧愁之间游走,展现了李益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歌通过对汴河春景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与无奈,揭示了人事如梦、繁华易逝的深刻主题。
诗词测试:
汴河流向哪个方向?
诗中提到的隋朝是哪个朝代?
“风起杨花愁杀人”中“杨花”象征什么?
答案:
与李益的《汴河曲》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在春天的背景下表达了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两首诗都通过春天的景色来反映历史的沉重,但李益的诗更加强调个人的感受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关心国家的命运与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