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55: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55:14
君贫我亦贫,为善喜为邻。
到老如今日,无心愧古人。
闭门非傲世,守道是谋身。
别有同山者,其如未可亲。
我和你一样贫穷,但我乐于与你为邻,共同追求善事。即使到了老年,我也不会感到愧疚,觉得对不起那些古人。闭门不出并不是为了傲视世人,而是为了坚守我的信仰和追求。虽然有其他与我同在山中的人,但我和他们并没有亲近的感觉。
杜荀鹤(约846-904),字季明,号阮山,唐代诗人,生于福建,世称“杜工部”,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而闻名。其作品多有山水田园之美,反映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山中贻同志》创作于杜荀鹤隐居山中时,正值唐朝中期,社会动荡,士人纷纷选择隐居避世。诗中表达了他对贫穷的接受、对志同道合者的珍视,以及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山中贻同志》是一首表现隐士生活的古诗,诗中流露出诗人对贫穷的坦然、对道德的坚守和对人际关系的选择。首句“君贫我亦贫”直截了当,立刻拉近了与读者、与朋友之间的距离,表达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同时,诗人乐于与志同道合的人为邻,这种志趣相投的情谊,正是他所向往的生活。
接下来的“到老如今日,无心愧古人”表达了他对古代先贤的敬重和对自己生活方式的自信,显示出内心的坚定与宁静。在“闭门非傲世,守道是谋身”中,杜荀鹤强调了关闭门扉、远离世俗并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而是他在坚守自己的信仰和道德,谋求内心的安宁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最后一句“别有同山者,其如未可亲”则反映了他对周围人的一种疏离感,尽管有同处山中的人,但他与他们之间似乎缺少更深层的联系。这种情感在隐士的生活中颇常见,既渴望同道中人的陪伴,又在性情上保持一定的距离。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杜荀鹤作为隐士的理想与追求。
整首诗歌通过对贫穷、隐居、志同道合的朋友以及自我价值的追求,表现出一种隐士生活的理想,强调内心的和平与自我信仰的坚守。
诗中“君贫我亦贫”表达了什么情感?
“闭门非傲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同山者”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