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8:50: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50:36
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
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
永路日多绪,孤舟天复冥。
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
湘江水环绕着南岳,目光所及皆是青山。
怀念的礼遇还未能忘却,回首路途多次经过。
在烟雾缭绕的岛屿上,春天的美景令人向往,
林中的猿猴在夜里也不再听见。
漫长的旅途日复一日充满感慨,
孤舟在天际中渐渐消失。
从此漂泊不定,唉,真是疲惫了我的身体。
“南岳”是指衡山,是道教和佛教的圣地,诗人在此处流连,表达对大自然的敬仰与对人生的思考。“湘流”则使人联想到湘江的自然风光,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内心的感慨与孤独。
张九龄,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曾任宰相,以其诗歌和政绩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反映出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关系。
此诗创作于张九龄在南岳任职期间,表达了他对湘江美景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无常、漂泊无依的感慨,反映了他在政治生涯中的思考和对未来的迷茫。
《湘中作》是一首融情于景的山水诗,诗中通过描绘湘江与南岳的美丽景色,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首句“湘流绕南岳,绝目转青青”以“湘流”引入,展现出青山环绕的壮丽景色,清新的自然气息扑面而来。接下来的“怀禄未能已,瞻途屡所经”则将诗人的情感引入,表现出他对过往的怀念与不舍,似乎在追忆一段美好的经历。
“烟屿宜春望,林猿莫夜听”描绘了烟雾缭绕的春日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又遥远的感觉,林中的猿猴成为了孤独的象征,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最后两句“浮没从此去,嗟嗟劳我形”则是情感的升华,孤舟的漂浮与消失,象征着人生的漂泊与无常,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深刻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内涵,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哲思,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索。
整首诗通过对湘江与南岳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悟。
诗中提到的“南岳”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泰山
B. 衡山
C. 嵩山
“怀禄未能已”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怀念?
A. 权力
B. 友情
C. 过去的恩惠
诗中提到的“孤舟”象征着什么?
A. 自由
B. 孤独与漂泊
C.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