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3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37:58
咏史
作者:张九龄 〔唐代〕
大德始无颇,中智是所是。
居然已不一,况乃务相诡。
小道致泥难,巧言因萋毁。
穰侯或见迟,苏生得阴揣。
轻既长沙傅,重亦边郡徙。
势倾不幸然,迹在胡宁尔。
沧溟所为大,江汉日来委。
沣水虽复清,鱼鳖岂游此。
贤哉有小白,仇中有管氏。
若人不世生,悠悠多如彼。
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与人事的思考。大德之人往往不多,中等智慧的人更是屈指可数。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未必一致,更何况是要互相欺瞒。小道理使人陷入泥沼,巧妙的言辞反而造成毁灭。穰侯的品行或许显得迟钝,而苏生却能察觉阴暗的隐情。轻松的情况可能是在长沙,而重大的变迁则在边远地区。权势的倾斜往往是不幸的结果,历史的痕迹在胡人之地。大海的深邃与江河的沉淀交织在一起,沣水虽清澈,然而鱼鳖却无法生存于此。贤者如小白,仇人中也有管氏。若人不应世间的生存,悠然自得的人多如繁星。
作者介绍:张九龄,字子布,号季直,唐代政治家、诗人,曾任宰相,因其德行和才华在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沉稳、深邃著称,善于借古喻今。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反思,表达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对德行的渴望。
张九龄的《咏史》是一首深刻且富有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历史典故的提及,揭示了人性与社会的复杂关系。诗的开头便提出了“大德始无颇”,这是对道德水平的审视,表明在社会中真正有德行的人并不多见。接着,诗人进一步探讨智者的稀缺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充满了虚伪与欺瞒,这种对人性的洞察使得全诗充满了悲悯之情。
诗中提到的“穰侯或见迟,苏生得阴揣”则是在对比古今,穰侯固然有其德行,但在权力和智慧的博弈中,苏生的敏锐更显得重要。接下来的“轻既长沙傅,重亦边郡徙”,则是对历史变迁的反思,暗示在历史的长河中,轻重之事都可能引发深远的影响。
最后几句“贤哉有小白,仇中有管氏”,进一步强调了智慧与才德的重要性,提醒人们在历史的长河中,贤者与仇敌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真正的智慧与德行在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反思。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丰富,表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敬畏与对人性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反思,表达了对人性、道德缺失的忧虑与对智慧与德行渴望的情感,借古喻今,揭示了社会的复杂与历史的深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德始无颇”是什么意思?
“穰侯或见迟”的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