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陇上行

《陇上行》

时间: 2025-05-01 03:12:55

诗句

负羽到边州,鸣笳度陇头。

云黄知塞近,草白见边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12:55

原文展示:

陇上行 王涯 〔唐代〕 负羽到边州,鸣笳度陇头。 云黄知塞近,草白见边秋。

白话文翻译:

背着弓箭来到边疆的州郡,听到胡笳声在陇头回荡。 云彩变黄了,知道边塞已经不远;草色变白了,显现出边疆的秋天。

注释:

  • 负羽:背着弓箭,指武装出行。
  • 边州:边疆的州郡。
  • 鸣笳:吹奏胡笳,一种古代北方民族的乐器。
  • 陇头:陇山之巅,泛指边疆地区。
  • 云黄:云彩变黄,象征边塞的荒凉。
  • 草白:草色变白,表示秋天的到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涯,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流传较广,风格多以边塞诗为主,反映了边疆的艰苦生活和将士的豪情壮志。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背负弓箭,远赴边疆的情景,通过云黄、草白等自然景象的变化,表达了边塞的荒凉和秋天的萧瑟,体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边防将士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秋天的萧瑟。通过“云黄”和“草白”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边塞的艰苦生活联系起来,传达了对边防将士的深切同情和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诗中的“负羽到边州”和“鸣笳度陇头”展现了诗人远赴边疆的决心和边疆的特殊氛围,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负羽到边州”:诗人背着弓箭,来到边疆的州郡,展现了边疆将士的武装出行。
  • “鸣笳度陇头”:胡笳声在陇头回荡,营造出边疆的特殊氛围。
  • “云黄知塞近”:云彩变黄,象征边塞的荒凉,也暗示了边塞的接近。
  • “草白见边秋”:草色变白,表示秋天的到来,也反映了边疆的秋天。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云黄”和“草白”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的荒凉和秋天的萧瑟。
  • 拟人:将云彩和草色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边塞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边防将士的同情,体现了唐代边塞诗的典型特征。

意象分析:

  • 云黄:象征边塞的荒凉,也暗示了边塞的接近。
  • 草白:表示秋天的到来,也反映了边疆的秋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负羽”指的是什么? A. 背着弓箭 B. 背着书包 C. 背着行李 D. 背着食物

  2. “云黄知塞近”中的“云黄”象征什么? A. 边塞的荒凉 B. 边塞的繁荣 C. 边塞的春天 D. 边塞的夏天

  3. “草白见边秋”中的“草白”表示什么? A. 秋天的到来 B. 春天的到来 C. 夏天的到来 D. 冬天的到来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同样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和将士的豪情壮志。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边塞的壮丽景色。

诗词对比:

  • 王涯的《陇上行》与王昌龄的《出塞》:两者都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生活,但王涯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王昌龄的诗则更注重将士的豪情壮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王涯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唐代诗歌的重要资料。
  • 《唐代边塞诗研究》:详细分析了唐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对理解王涯的诗作有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苏武传(节选) 望远行·玉砌花光锦绣明 浣溪沙 保大五年元日大雪同太弟景遂汪王景逖齐王…登楼赋 游后湖赏莲花 应天长·一钩初月临妆镜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梅友竹山居图诗 其二 赠何相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全神灌注 公廨田 鹵字旁的字 言多失实 包含拿的词语有哪些 吹唇沸地 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流觞曲水 含忍 五花八门 戏彩娱亲 路岐人 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叱咤风云 黽字旁的字 斗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