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短褐

《短褐》

时间: 2025-04-27 18:56:32

诗句

闲披短褐杖山藤,头不是僧心是僧。

坐睡觉来清夜半,芭蕉影动道场灯。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56:32

原文展示:

闲披短褐杖山藤,
头不是僧心是僧。
坐睡觉来清夜半,
芭蕉影动道场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闲适的场景:我披着短褐衣,手杖靠着山藤,虽然外表不是僧人,但心中却有着僧人的宁静和专注。夜深人静,我坐着打盹,时光悄然流逝,耳边传来芭蕉树影摇曳,映照着道场的灯光。

注释:

字词注释:

  • 短褐:短小的褐色衣服,常见于僧侣。
  • :手杖,借助它行走。
  • 山藤:山中的藤蔓植物,象征自然的宁静。
  • 道场:修行的场所,通常与佛道有关。
  • 芭蕉:一种植物,常生于南方,象征清幽的环境。

典故解析:

  • 诗中提到的“僧”,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修行的状态。与禅宗文化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谷,字子真,唐代诗人,生于757年,卒于810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咏物,常以细腻的笔触表现内心情感和自然景物的和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时代,诗人可能在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向往中,反映出对当时社会纷扰的逃避。

诗歌鉴赏:

《短褐》是一首描绘宁静生活的诗,诗中通过简单的日常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篇“闲披短褐杖山藤”,以日常的穿着和环境引入,展现出一种闲适自得的状态。诗人并非僧侣,但心中却有僧人那种清净与专注,说明他内心追求超脱与宁静的渴望。

“坐睡觉来清夜半”,描绘了夜深人静的场景,诗人在此时放下世俗的纷扰,享受片刻的安宁。最后一句“芭蕉影动道场灯”,则通过自然的景象与道场的灯光相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暗示着诗人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对超然生活方式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营造出一种沉静、宁和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追求,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披短褐杖山藤:表现出一种悠闲的状态,短褐衣和山藤的结合引发自然的联想。
  2. 头不是僧心是僧:强调外表与内心的对比,外表不拘一格,内心却追求宁静。
  3. 坐睡觉来清夜半:通过时间的描写,传达出一种静谧的氛围,夜深人静,心灵得到休息。
  4. 芭蕉影动道场灯:自然和宗教的结合,芭蕉的影子与道场的灯光形成对比,象征着自然与灵性的交融。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头不是僧心是僧”,形成鲜明的对比。
  • 意象:芭蕉、道场灯等意象塑造了诗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平和的夜晚,表达了追求内心宁静、超脱世俗的思想,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心灵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短褐:简朴的衣服,象征着简单与自然。
  • 芭蕉: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道场灯:象征着精神的追求与光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短褐”指的是什么? A. 长衣
    B. 短衣
    C. 裙子

  2. 诗人心中有何情感? A. 忧愁
    B. 宁静
    C. 愤怒

  3. “芭蕉影动道场灯”中,芭蕉的影子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宁静
    B. 人世繁华
    C. 战争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郑谷与王维的诗风相似,都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郑谷更注重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倾向于描绘自然的美。两位诗人的作品都反映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展现出唐代诗人对自然与心灵的深刻理解。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
  • 《郑谷诗集研究》

相关查询

洛阳桥三首 送客 满江红(庆抑斋元枢八十) 太守林太博赠瑞香花 范睢魏齐 居厚弟和七十四吟再赋 饮中题一首 送赵司理若钰之官潮州 朱买臣庙 春日六言十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公式化 鸡犬不留 天下滔滔 一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杨枝凈水 衣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期权 只该 好汉做事好汉当 小头小脑 饥虎不可为邻 页字旁的字 颠痴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