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12: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12:07
更谁识天涯芳树。处处青痕,都无情绪。绿遍江南,故人偏怅碧波阻。玉箫瘦损,试吹出相思句。还趁好风来,隐隐答佩声琴谱。凝伫。记红镫苔馆,曾共几回听雨。瑶华梦远,况惆怅相逢无据。便有梦烟水都迷,将一箭春韶轻去。问此际联床清话,宿酲醒否。
谁还知道天涯的芳树在哪里呢?到处都是青色的痕迹,却没有一点情绪。江南的绿意遍布,唯独让我思念的故人,却因碧波的阻隔而感到怅惘。那玉箫已经瘦弱,试着吹出一些相思的句子。还趁着好风来,隐隐约约回应着佩环声的琴谱。我凝望着,记得在红灯下的苔藓馆,曾几次一起听雨。瑶华的梦已经遥远,更何况相逢时却没有任何依据。即使有梦,烟水都迷离,轻轻放走了春天的韶光。我想问此刻你在床上清谈,宿醉醒来了吗?
梁鼎芬(1760-1841),字子仁,号璧山,清代诗人。生于福建,后迁居浙江,擅长诗词,尤其以情诗闻名。他的作品常蕴含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长亭怨慢》创作于作者晚年,正值人生回望之际,诗中充满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亲友的思念。诗人在游历中感受到人事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因此表达了浓厚的离愁别绪。
本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开头以“更谁识天涯芳树”引入,便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孤独,似乎在问世间还有谁能记得曾经的美好。接着,诗人用“处处青痕,都无情绪”描绘出一种无情的自然景象,映衬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诗中反复提到的江南,既是地理的描绘,也是情感的寄托。江南的绿意象征着生机,却因故人的缺席而显得格外沉重。玉箫的瘦损与相思句的试吹,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追求与表达,却又因现实的阻隔而感到无力。
中间的回忆片段,如“记红镫苔馆,曾共几回听雨”,如同闪回般令人感受到温暖与惆怅的交织。瑶华梦远,暗示了美好往事的遥不可及,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最后以“问此际联床清话,宿酲醒否”作结,既是对过去夜谈的怀念,也是一种对现状的反思和问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歌围绕着对故人深切的思念,表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珍贵。诗人在怀旧中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悲伤,情感细腻而深沉。
诗中“更谁识天涯芳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开心的回忆
B. 对故人的思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B
“绿遍江南,故人偏怅碧波阻”中的“碧波”指的是什么?
A. 江水
B. 绿树
C. 花朵
答案:A
本诗中提到的“红镫苔馆”象征着什么?
A. 忘却
B. 过去的美好回忆
C. 现实的孤独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