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8:1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8:10:11
天边老人归未得,日暮东临大江哭。
陇右河源不种田,胡骑羌兵入巴蜀。
洪涛滔天风拔木,前飞秃鹙后鸿鹄。
九度附书向洛阳,十年骨肉无消息。
天边的老人至今未能归来,黄昏时分我在大江边哭泣。
陇右和河源一带的土地不再耕种,胡人的骑兵和羌族的军队侵入了巴蜀地区。
狂风卷起滔天巨浪,树木被风拔起,前方飞来的是秃鹙,后方则是鸿鹄。
我向洛阳寄去九封信件,十年来与亲人音信全无。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反映了社会动荡、战乱带来的苦难,关注民生,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
《天边行》写于安史之乱期间,战乱使得国家动荡不安,人民饱受苦难,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局的无奈和悲痛。
《天边行》是一首充满悲情的诗作,展现了杜甫在战乱时期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庭的忧虑。开篇以“天边老人归未得”点出自己的思乡之情,接着用“日暮东临大江哭”描绘出黄昏时分的孤寂与绝望,诗人无奈的泪水流淌在大江边,令人心痛。第二联通过对陇右和河源的描写,展现了战乱对农田的摧残,反映出社会的动荡和生计的困境。第三联以“洪涛滔天”形象地描绘出自然的狂暴,与人间的苦难形成呼应。最后一联通过“九度附书向洛阳”表达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长久的音信全无,突出了一种无奈的悲凉。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深刻反映了战乱带来的家庭破碎和人间离散的悲剧。诗中融入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生动的情感描写,使得整首诗在悲痛之余又充满了对生命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整首诗表达了对亲人的强烈思念与对国家动荡的深切忧虑,反映了杜甫对家国的责任感和人道主义情怀。
诗中“天边老人”指的是谁?
诗中“洪涛滔天”主要表达了什么?
“十年骨肉无消息”说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