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01:55: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01:55:13
田家桑梓碧幢幢,
过客鞭声引吠尨。
终岁耕耘竟何有,
桑枢茅屋短篷窗。
在乡间的田野和桑树之间,碧绿的竹林掩映着村庄,
路过的行人抽动着鞭子,唤醒了犬吠声。
一年辛勤耕作,到底收获了什么呢?
不过是桑树、纺织的工具和简陋的茅屋,窗户狭小。
“桑梓”一词常用来指代故乡,源于古代人们对桑树的重视,因为桑树是养蚕的主要树种。诗中提到的“田家桑梓”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乡村生活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曹伯启(约1290年-约1360年),元代诗人,善于描绘田园风光和农民生活,其作品常透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在元代社会背景下创作,反映了当时农村生活的艰辛和农民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劳动成果匮乏的感慨。
这首诗以质朴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乡村的宁静与农民的辛劳。开篇通过“田家桑梓碧幢幢”生动描绘了乡村的自然风光,清新的竹林与生机勃勃的桑树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田园画面。然而,随即转入“过客鞭声引吠尨”,将注意力引向路过的行人及其引起的犬吠,表现了农村生活中的一种孤独感和无奈感。
在“终岁耕耘竟何有”一句中,诗人将辛勤耕作与收获的对比突出,表现出对生活现状的深刻反思。尽管一年辛苦劳作,收获的却只是一些简单的工具和简陋的居所,暗示了农村生活的贫困与艰辛。最后,诗人通过“桑枢茅屋短篷窗”的描写,强调了乡村生活的困境与无望,令人深感同情。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渴望,感叹现实的残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农村的自然风光与农民的辛勤劳作,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农村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田家桑梓碧幢幢”中“碧”字主要描绘了什么?
诗中提到“终岁耕耘竟何有”,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曹伯启的诗更多地关注了农民的辛劳与困境;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美好。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主题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