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8:5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8:55:45
《曲江渔父》
作者:李洞 〔唐代〕
儿孙闲弄雪霜髯,
浪飐南山影入檐。
卧稳篷舟龟作枕,
病来茅舍网为帘。
值春游子怜莼滑,
通蜀行人说鲙甜。
数尺寒丝一竿竹,
岂知浮世有猜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父的悠闲生活。他的儿孙们在玩耍,他的白发如雪霜般皑皑,南山的影子随着波浪映入屋檐。渔父安稳地躺在小舟上,以龟壳作枕头,病了时则用渔网做帘子遮挡。春天来了,游子们怜惜嫩莼的滑嫩,去蜀道的行人也赞美鲙鱼的鲜美。然而,这短短的寒丝与竹竿,谁能想到在浮世之中却有那么多的猜疑和嫌隙呢?
李洞,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具体资料较少。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情世故的独特见解,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运用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
本诗可能创作于唐代中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人情冷暖之时。渔父的生活虽简单却充满哲理,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向往。
《曲江渔父》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渔父的生活状态,生动地捕捉了他与自然、家庭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中的渔父在自然的怀抱中,享受着简单而宁静的生活,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诗中对春天的描写,游子们因莼菜而感受到的温暖、对鲙鱼的赞美,突显了人们对自然恩赐的珍视。然而,最后两句却将诗歌的意境推向了深邃:在这浮世之中,人们常常被猜忌与嫌隙所困扰。诗人通过渔父的生活反思了社会的复杂与人性的多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诗的层次感与深度。
本诗运用了比喻和对仗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意的表现力。例如,"龟作枕"和"网为帘"形成对比,表现了渔父生活的简朴与智慧。同时,"浪飐南山影入檐"的描绘则充满了动感,展现了自然的美。
整首诗以渔父的闲适生活为切入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揭示了人世间的复杂与猜疑。诗人在简单的生活中探讨了更深层次的人生哲理,表现出对自然与人性的深刻思考。
选择题:渔父用什么作为枕头?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春天的嫩菜是____。
判断题:这首诗主要描写了渔父的忙碌生活。(对/错)
《曲江渔父》与王维的《渔舟唱晚》都有对渔生活的描绘,但李洞的诗更注重人际关系与社会情感的复杂性,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与心境的融合。两者均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与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