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3: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3:37
题夏迪双松图
王冕
我昔曾上五老峰,
白云尽处看青松。
中有两树如飞龙,
正与夏迪画者同。
夏迪画松得松趣,
个个乃是廊庙具。
贞固不特凌雪霜,
偃蹇犹能吐烟雾。
苍髯猎猎如有声,
铁甲半掩苔花青。
六月七月炎火生,
对此似觉形神清。
丈人兀坐诚有道,
岂比商山采芝皓?
有琴屏却不须弹,
而今世上知音少。
我曾经登上五老峰,
在白云消散的地方看见青松。
其中有两棵树像飞龙,
正和夏迪的画一样。
夏迪画松很有松的韵味,
每一棵都是壮丽的庙宇。
这些松树不仅能抵御雪霜,
即使弯曲也能吐出烟雾。
苍翠的树冠随风摇曳似有声音,
铁甲般的树干半掩苔藓和青花。
在六月和七月的炎热中,
看着这些松树让我感到神清气爽。
那位高人安静坐着确实有道理,
又怎能比得上商山采芝的人呢?
有琴的屏风却不必弹奏,
如今世上知音实在太少了。
作者介绍: 王冕,元代诗人、画家,字元之,号梦阮,浙江人。王冕以山水画和花鸟画著称,注重自然的表现,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的诗作常与自然相结合,表达个人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王冕对夏迪所绘松树的赞美,借景抒情,表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知音的渴望,反映了元代士人追求高尚情操的生活态度。
《题夏迪双松图》是一首以描绘松树为主题的诗作。诗中透过对夏迪所画松树的赞美,展现了王冕对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与艺术感悟。诗的开头,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登五老峰的经历,白云尽处的青松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接着,诗人描述了夏迪所画的松树,强调了其生动的神韵和气势,显示出画作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在描写松树的过程中,诗人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如“苍髯猎猎如有声”,使松树的形态与声音产生联想,增添了诗的动感。之后,诗人将松树的坚韧与炎热的夏季相对比,表达出一种在自然中找寻清新气息的渴望。
诗的最后几句,王冕以“丈人兀坐诚有道”引出隐士的生活态度,表达了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知音难求的感慨。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元代文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通过对松树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远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流露出对知音难求的感慨,展现了元代士人追求道德与艺术的情怀。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 松树在中国文化中象征长寿与坚韧,常被文人所歌颂。隐士生活则代表追求内心宁静与高尚的理想。
诗词测试:
王冕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商山采芝”指的是什么?
诗中“苍髯猎猎如有声”是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